在基金业和证券业实行资金第三方独立托管之后,保监会也在力促万亿保险资金限期实现全额托管模式。记者本周从多家保险公司有关高层处获悉,保监会已向各保险公司下发《关于开展保险资金全托管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并邀请部分银行参与召开了一次研讨会。根据此《通知》,保险资金全托管将于年内试点启动,并将分别在2006年底和2007年底之前实现保险资金全额和全过程托管。
三年实现险资托管
中意人寿一位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保监会资金运用部确实早前已召集保险公司和部分银行召开保险资金托管研讨会,并向与会人员发放一份《关于开展保险资金全托管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记者获悉,在《通知》(意见稿)中,保监会要求2006年1月至6月,实现全部中小型保险公司资金全额托管,同时逐步扩大全过程托管范围;2006年7月至12月,推动大型保险公司全托管,实现全行业保险资金全金额托管。2007年底前,实现全行业全过程托管。倘若如此,2006年底和2007年底则分别是保险业保险资金实现全额托管和全过程托管的最后时期。
保险资金全额托管和全过程托管有何差异?按照《通知》(征求意见稿)的解释,保险资金全托管工作将分为全过程托管和全金额托管。全过程托管是从保费收取开始,按照不同保险产品,分别开设账户、快速上划,逐级归集总公司托管账户,统一调度资金、统一资产配置、统一投资运作、统一收益分配的过程。而全金额托管是将现阶段保险公司总部统一归集的资金,包括尚未委托和已经委托投资的全部资产,实施第三方独立托管。显而易见,保险资金全过程托管难以全额托管,因而最后期限亦将延迟一年。
杜绝投保人养命钱被挪用
保监会为何将限期保险公司将保险资金实现全额和全过程托管呢?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一位负责人对本报记者称,凡是涉及投资功能的企业均应实现资金全托管制度,这从安全性和合规性上将降低企业的风险成本。此人士还强调,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从正式运作之初已实行了保险资金全额托管和全过程托管,引入独立第三方托管,实现“委托——受托——托管”三方相互制约的局面。泰康人寿资金运作中心负责人则对本报记者坦承,保险资金引入独立第三方托管将令投保人和保险公司老板更放心,因为资金运用管理人将无法擅自动用保险资金。
事实上,保险业已有惨痛的教训。此前,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和人保财险分别因其在闽发证券、南方证券和汉唐证券等问题券商处投资而麻烦不断,并导致不小的损失。甚至有一位保险业内人士指出,不排除动机不纯的保险公司股东存有挪用保险资金的动机,德隆系的“东方人寿”已因德隆系股东的伎俩而停业至今。保监会有关人士明确表示,建立全托管制度可以防止保险资金被挪用。保险公司自此可以集中精力提高投资收益。
随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逐步拓宽,将投保人的养命钱——保险资金实施托管已势在必行。否则,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均可能面临风险。
1亿托管费五大行瓜分?
尽管保险资金托管制度尚未全面推行,但记者获悉,不少保险公司正在积极接洽商业银行推动保险资金托管事宜。
泰康人寿等多家中型保险公司已开始接洽商业银行,并正就托管的技术工作进行研究。保监会亦希望中小保险公司试点保险资金托管制度,因为这类公司总资金量较小且投资品种简单。
万亿保险资金实现全托管无疑将为商业银行增添一块肥肉。有消息称,保监会初步认为万分之一的托管费率可能比较合适。据此测算,若逾万亿保险资金实现全额和全过程托管,托管费用将达1亿元。虽然保监会倾向于保险公司自主选择托管行,但若实现全过程托管,则要求商业银行的网点适合保险资金收入和投资,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无疑将因网点遍布国内城乡并在海外设有较大网点而可能独享巨额托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