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到泰国盘谷银行、亚洲投资公司及日本住友生命保险公司等多家亚洲知名金融机构入股的中国人保旗下人保寿险有限公司(下称“人保寿险”)在获准筹建7个月后,将于明日(18日)开业。
作为合资保险公司的人保寿险目前拥有注册资本金人民币10亿元,三家外资持股比例49%。单就规模而言,已算近年来新成立的最大的合资寿险公司。然而,仅这个“噱头”并不能表明这家新公司在中国人保所构想的庞大的“金融控股集团”版图中的重要地位——此前已经开业的、同属于“人保系”旗下的保险经纪公司、健康险公司的份量,无论如何是不能和拥有一家全国性寿险公司相提并论的。
事实上,中国人保想拥有一家寿险公司的初衷和它的历史并非全无关系。中国人保前身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度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保险公司,后因业务分拆,产生了现在的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和中再保险等多家公司。中国人保继承“老人保”的品牌(PICC),同时只开展财险业务。记者了解到的消息显示,新成立的寿险公司将也使用(PICCLIFE)的标志。
作为“财险母公司控股寿险子公司”的模式,在记者此前的采访中备受业界争议。在中国人保发起成立寿险公司之前,华泰财险已是这一模式的“先行者”——发起成立并控股了华泰人寿。当时业界认为,后者能够“沾上母公司的光”,即利用母公司在财险市场中的“人脉”来开拓在意外险、团险、养老险等方面的业务。但从保监会公布的今年前9个月的保费统计数据来看,大约半年多前成立的华泰人寿保费只有人民币550万元左右,远低于差不多时间成立的其他中(合)资寿险公司。而华泰财险今年的保费收入也滑落至所有中资财险公司的中下游水平。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与华泰财险和华泰人寿情况可能不同的是,目前,中国人保为国内最大的财险公司,拥有最多的财险市场份额,其长期客户当中,很多都是大企业,因此,借助以往积累的客户资源可能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中国人保同样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在已公布的今年上半年年报中称,继去年赢利大幅缩水85.7%后,今年上半年,中国人保净利润比去年同期继续下滑7.7%,另外,中国人保市场份额占有率也从去年年底的58.1%跌至今年6月的53.1%。
《第一财经日报》注意到一个细节,新公司并未将办公室搬入其母公司中国人保目前所在的大楼。
另外,尽管人保寿险方面对公司高管的信息一直讳莫如深,除去之前已经被媒体报道的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原副总裁宋福兴及北京保监局原副局长傅安平可能出现在重要领导岗位上外,现中国人保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及董事会秘书傅助也于近期闪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