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外资股东花旗集团抛售相关保险业务之累,上海花旗人寿(筹备组)的命运变得扑朔迷离
受外资股东花旗集团抛售相关保险业务之累,上海花旗人寿(筹备组)的命运变得扑朔迷离。除早先被认为是“板上钉钉”的开业时间一拖再拖外,涉及花旗人寿名称、象征花旗的红雨伞标志、公司现有高管层等一系列事情是否变更,在7月整个收购交易正式达成前,皆是未知数。 这笔转让交易最直接的影响,是将筹备势头如火如荼的上海花旗人寿(筹备组)置于尴尬境地。外资进军国内寿险业务仍需严格执行持股不得超过50%上限的政策规定。因此,股东之变在很大程度上已超越了合资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的可控制范围。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寿险业务的长期性,股东的变更在相当程度上的确会对公司的业务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外界猜测花旗人寿(筹备组)何时正式开业的当口,记者从花旗人寿(筹备组)内部人士处了解到,目前能够确定的是,花旗人寿(筹备组)至少在4月15日前无法开业,公司目前都在为“五一”长假后开业而作准备。记者在每周一次的展业培训上看到,大约有上百名的保险代理人正在接受讲师的培训。 2005年1月31日,花旗集团与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联合发表公告称,花旗集团同意作价115亿美元出售旗下旅行者人寿保险、养老保险及相关国际保险业务,接手方则是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该消息引起中国保险业的高度关注,因为这将涉及两家海外资本巨头在中国的合资寿险公司的业务。一家是总部设在北京、由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和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合资组建的中美大都会人寿,另一个则为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总部设在上海、由美国花旗集团和上海联合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现处筹备中的花旗人寿。 花旗人寿(筹备组)在上海的筹办模式,有别于在全球其他许多地区的拓展模式。花旗的保险本身并不强势,因而主要是针对花旗银行的高端客户资源,采取银行保险的方式,通常是做电话行销而非找代理人。可能是看好内地保险市场的开发前景,这次花旗在上海改而采取代理人的传统保险行销策略,主打与国际接轨的投资型保险产品,大举建立自己的代理人队伍。 同样来自上述人士的消息称,眼下花旗人寿(筹备组)员工的心态不尽统一。部分人士仍然持乐观态度,留守花旗人寿(筹备组),静观高层决策之变。而亦有员工内心焦灼不安,无心专注于手头工作,一个大大的“问号”打在了他们的个人前途面前。 曾经令太平洋安泰为之一痛的“挖角”事件,这次却发生在了花旗人寿(筹备组)身上。员工的不安心态,外加传来信诚人寿上海分公司即将开业的消息,花旗人寿(筹备组)一小部分人员已经转投信诚人寿。去年年底,现任花旗人寿(筹备组)市场部总负责、原太平洋安泰人寿市场营销部总经理葛熙诚拉走了一批追随其周围的教育培训部经理、市场部经理和IT部经理等相关骨干,转投花旗人寿门下,在业内掀起轰然大波。 上述人士称,在得知外方股东之变后,花旗人寿(筹备组)并没有停止在员工招聘及系统方面的各项工作。据他透露,目前仍在处于招兵买马阶段的花旗人寿(筹备组),现有市场部门人员500余人,如果加上处于培训中的代理人的数量,到正式开业时应该能保证有1000余人的规模。他对记者表示,小部分人员的跳槽并不影响花旗人寿(筹备组)的开业进度,花旗人寿(筹备组)也并没有发生像外界传言的那样“正在大规模减员”事件。 3月1日,美国大都会人寿及原美国花旗人寿(筹备组)高管同时出现在上海花旗人寿(筹备组),或许能够给予一定说明。该人士透露,双方高管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对花旗人寿(筹备组)目前的筹备进程做实地考察,包括人员招募情况和管理层现状等。根据目前花旗人寿(筹备组)的筹备现状况,他们给花旗人寿(筹备组)打出了不低的分数。与此同时,据记者了解,美国大都会人寿的IT系统专家已经来到了花旗人寿(筹备组),对原有的IT系统开始进行部分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