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县城关镇东关社区124号的下岗女工田景芳,近日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会理分公司林经理手中接过1500元保险金时,感激地对在场的州、县民政局以及城关镇、社区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说道:“这保险太好了!我从内心感谢政府关心我们下岗职工,为我们解了燃眉之急。”
记者电话采访省民政厅低保处工作人员得知,会理这项工作率先在全国、全省进行探索,田景芳可能是全省第一个获得专门的低保对象医疗保险金的受益者。
38岁的田景芳及其丈夫都是下岗工人,儿子正读初中,平时就靠在学校门口摆个小摊挣几个零钱,生活非常困难。今年1月,她因胆结石不得不住院手术,但4951元的医药费像一块巨石一样压在他们一家人的头上。面对保险公司及时赔付的1500元钱,她的丈夫动情地说:“这可是天大的帮助哟!”
因资源枯竭造成会理镍矿、岔河锡矿等省、州属厂矿及部分县属国有企业的破产解体,使会理县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全县低保对象达5819户、8820人。随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了初步保障,但无力就医的问题十分突出。据会理县民政局调查,全县长期患病需要治疗的低保对象达1562人,接近低保对象的五分之一。其中只有0.96%的低保对象患病后到正规医院住院治疗,大多数只到药店买点便宜的药吃,或根本就不进行治疗,常常导致小病拖成大病,甚至过早失去了生命。
2003年,县民政局曾筹措了20万元资金对长期患大病的低保群众进行医疗补助。但是,由于经费有限,只有600人得到了补助,作用也很有限,而且很难在全县范围内做到公平,没有得到补助的群众意见很大。
为让所有群众都得到保障,会理县民政局在上级民政部门和会理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决定率先探索以保险的办法解决他们的就医难问题。去年8月以来,县民政局组织人员深入低保群众中,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做思想动员;与县内几家保险公司联系,终于成功地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会理分公司签订了协议,由该公司专门制定方案承保。今年,他们先在城关镇的3713名低保对象中进行试点,准备总结完善后再在全县推广。根据保险协议,由社区居委会组织低保群众以团体形式投保,除患恶性肿瘤等10种病外的低保群众均可参加。0至16周岁及50周岁以上的每年保费120元,17至50周岁的每年80元。在一年内发生住院治疗的,保险公司将按医药费的70%进行赔付,每位投保人最高可获得1500元的保险金。
为鼓励低保群众积极参保,县民政局把过去对部分低保群众的医疗补助,通过分类补助保费的形式补贴到所有人身上,除五保户、“三无对象”全额补助外,其余人员分别补助80元或40元,使低保群众每人每年实际缴纳保费40元。县民政局还与定点医院协商,为低保群众尽量减免费用,甚至对特困者采取待保险赔付后再结帐的办法。为方便群众索赔,投保群众需住院治疗时,先向居委会报告;治疗结束后,只需将住院发票和清单交给居委会,由居委会代办,保险公司将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理赔。
由于显而易见的益处,这项工作得到了低保群众的热烈响应。一位姓廖的60岁的盲人说:“算都算的到,一个月缴5元钱,有个大病小痛的多少可以报点医药费,报一次就不是几十块了,这对我们太有好处了。”目前,已有76%的低保群众参加了此项保险。因突发性心绞痛住了4天院、花了1600多元钱,而与田景芳同一天获得保险公司赔付的原缝纫社57岁的下岗职工邓焕华说:“人有旦夕祸福,参加保险好,这给我解决了一定的困难。明年我还要继续投保。”·欧全刚张武赵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