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人寿(2628)公布业绩后,股价在前期下探至4.825港元后,回升至5.2港元平台。面对股价理性回归,投资者对于该股后市存在众多疑惑。笔者之见,无论是从基本面,或股价表现分析,中国人寿都适合中长期投资。
近几年来,内地保险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4年全国保费收入4318.1亿元,同比增长11.3%;保险深度增长3.4%,保险密度达332元。我国保险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占GDP的比重从1980年的0.1%上升到目前3%,基本达到新型经济国家保险深度的平均水平。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处于重要转型期,经济人口,社会结构正发生巨大变化,保险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根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保险公司总资产11853.6亿元,比年初增加2730.7亿元。2004年的保险市场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财产险业务增长较快。其保费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到1089.9亿元,同比增长25.4%。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尤其是汽车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拉动财产保险业务的快速增长;其次,人身保险业务增长平稳。其保费收入3228.2亿元,同比增长7.2%。由于保险公司主动调整业务结构,人身险业务增速有所放缓;第三,保险中介市场持续稳定发展。通过中介收取的保费收入2902.7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67.2%。
公司业绩三大亮点
在全行业向好的同时,中国人寿业绩得到提升。2004年公司实现净利润71.7亿元,较2003年预估净利润58.6亿元增加22.4%,每股盈利0.27元,不派末期息。全年实现总收入768亿元,其中,净保费收入达650亿元,较上年增长28%。资金运用方面,公司去年资金运用净收益达113.17亿元,较2003年预期及实际数字的67.9亿元及98.25亿元分别上升66.7%及15.2%,收益率也从2003年的3.4%上升到3.7%。然而,受A股市场持续低迷影响,中国人寿投资账面亏损却达10.61亿元,其中证券投资亏损达10.72亿元,债券投资则盈利1100万元。投资实际亏损为2.37亿元。
虽然公司投资账面亏损,但从公司年报中,确可发现三大亮点。首先,虽然因投资型保单管理收入降低,个人人寿保险业务实现净保费收入减少6.2%,但由于两全产品及终身人寿保险产品销售增长,个人寿险业务中转移保单和新保单实现净保费收入和投资型保单管理费收入增加29.8%至549.02亿元;其次,团体寿险业务中已实现净保费收入和投资型保单管理费收入增加26.2%,达7.42亿元。团体人寿保险业务中转移保单和新保单的已实现净保费收入和投资型保单管理费收入亦增加71.8%至7.42亿元;第三,公司加大短期产品的销售力度,带短期产品附加险的长险产品销售量增加,意外伤害险的总保费收入增加2%,达到49.77亿元。健康险业务则增加5.7%,达到56.29亿元。意外伤害及健康保险业务已实现净保费收入从2003年80.87亿元增加15.8%,达到93.64亿元。
投资价值相对突出
在H股三只保险类股票中,笔者认为,相对中国平安(2318)与中国财险(2328)而言,中国人寿确为保险类股票首选。
4月22日,中国财险公布延期的2004年全年业绩。公司业绩全面“变脸”引发股价疯狂下挫,尤其在去年财产险业务得到较快增长的前提下,公司业绩大幅滑坡,不能不让投资者对公司管理层经营水平产生怀疑。就中国平安而言,业绩虽保持稳定,从2003年0.47元增至2004年的0.56元,但公司股价并不低,目前市盈率达22倍,相对中国人寿的19倍左右的市盈率依然偏高。
从盘面分析,笔者认为,目前中国人寿股价一直在5.2港元徘徊,应是受大资金出局的影响(前期机构投资者在此价位大量减持该股)。投资者不免担心,假如该股继续上涨,机构投资者可能有再度减持的意愿,因此市场对股价有所低估。但从长远角度分析,公司依然是不错的投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