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四一三”医保模式?“四一三”即“四定一自由三段自付”。四定:定就诊医院、定医保费用标准、定医保水平和质量、定医院定点人数规模。 一自由:参保人可自由选择医疗机构定点。 三段自付:参照国务院“两江”医改试点的作法分三段个人付费。 “四一三”医保模式也称“四一三”医保三控法:即控制医保费用的过快增长、控制医保质量的下降、控制医院的恶性竞争。 “四一三”医保模式是怎样诞生的? “四一三”医保模式是现江西九江“四一三”医保研究中心主任熊茂友(原九江市医改办副主任)在总结国务院“两江”医改试点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对武汉市商业职工医院的“保险医疗”、美国的HMO和“两江”三段通道三种在国际国内很有影响的医保模式扬长避短,优化重组而成。有关该模式的论文开始在一些内部刊物上发表,于1998年6月开始公开发表在《中国社会保险》杂志上(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管的杂志),此后在报刊上发表“四一三”医保模式及其相关文章共40余篇。 “四一三”医保模式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既要让政府和用人单位参得起保,还要让参保人看得起病;要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城镇职工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要。” “四一三”医保模式有哪些特点? “四一三”医保模式与国内其它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一方面让医院花自己的钱,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大病统筹、“两江”模式和海南模式等等由第三方(财政、企业或医保经办机构)付费的利益格局,变医患联利联手合谋为医、患、保三者利益相互制衡;另一方面又给予参保人选择自己满意医院定点的自由,把医院推向只能靠“用比较低廉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才能取胜的良性竞争轨道。因此,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能从根本上改变现在医院用别人(患者和医保)的钱,不用白不用,甚至用得越多越好的利益格局,大大增强医院的费用节约意识,有效地遏制医院的滥开药、滥检查、滥住院、人证不符等现象,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资源和医保基金的浪费、流失,控制医保费用的过快增长,进而为较大幅度减轻职工、企业和财政的负担提供了可能条件。 2、能在医疗机构之间建立一种公平、合理的优胜劣汰良性竞争机制,促使医院必须不断提高医保水平和质量,让广大职工得到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3、由于企业、财政、职工个人负担减轻了,职工的医保水平和质量提高了,进而可激发广大职工和用人单位参保的积极性,以利于全国医保的早日“广覆盖”。 5、能加速医疗机构改革,促使医疗机构减人增效,加速医疗服务集团的建立,解决医疗服务集团的发展与现行医保体制的矛盾,更有利于增强中国医院在加入WTO后与洋医的竞争实力。 6、能彻底打破了现有的医院药品进价越高医院获利越多的利益格局,有效地遏制医院的药品虚高定价和药品回扣等药品生产流通领域中的不正之风。 7、能增强医院做好疾病预防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8、能更有利于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 “四一三”医保模式得到了哪些领导、专家、学者的关心和支持? 被聘请为“四一三”医保模式可行性研究顾问的有(以姓氏笔划为序):乌日图(国家和社会劳动保障部医保司司长),王佛生(合肥市分管医保工作的副市长),刘奇兰(江西省劳动保障厅分管医保工作的副厅长),宋晓梧(国务院体改办秘书长、研究员、社保专家)、杨启先(全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体改研究会副会长、教授),蔡仁华(原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现中华医学会医疗保险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卫生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樊纲(全国著名青年学者、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教授)等。 “四一三”医保模式的发展前景如何? 对“四一三”医保模式可行性研究,1999年被江西省九江市科委批准立项研究,2000年同时被国家科技部和江西省社会科学办公室分别列为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和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四一三”医保模式在一些城市试运行后,试行效果良好。如有的城市在采用“四一三”模式以后与以前相比,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减少医保基金的浪费和流失,因而医保费用支出减少40%多。“四一三”模式如一旦被国家采用在全国推广,全国每年可节约数百亿元的医保费用,还可让全国亿万职工获得质优价廉的医疗保险服务。如把“四一三”医保模式运用到商业医保中去,则可为保险公司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