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战略不变 期待方案完善——保险公司眼中的股权分置改革启动
一些保险公司市场人士认为,“尽管试点概念股可能成为投资热点,但保险公司谨慎看待其中的套利机会。长期来看,改革试点启动对保险资金运用不会带来太大变化。”
对股市风险尚十分担忧
目前保险公司可进行股票投资的资金接近600亿,前阶段各家保险公司大多进行了试探性的建仓。所谓试探性的,就是说,当时还不能肯定大盘是否已真正到底。正如泰康董事长陈东升在3月8日向股市投下第一单时所说的那样,在股市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我们对股市的风险还是十分担忧的。中国证监会对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作出明确表态,保险公司将大大减轻投资前的顾虑,入市的信心会更加坚定。
方案有待继续完善
有的保险界的人士表示,从已经公布的试点方案来看,对流通股股东的补偿显然有些出乎市场的预期,在补偿方面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之间会存在激烈博弈,如何制定出能让各方都满意的方案至关重要。
有的保险界的人士指出,由于彻底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仍需漫长的过程,“补偿”方案可能将随着时间和市场强弱的变化显得不确定,但决定因素还在于试点方案和试点公司是否真正体现出对流通股股东利益的保护和对流通股股东实施补偿。
由于方案的出台正值市场低迷期,这时候的市场往往过分夸大利空因素,注重方案对市场的不利方面。从目前来看,有些公司所计划实施的方案,与市场想象中的补偿方案还有一定差距,另外,新股何时实行全流通等投资者高度关注的问题没有给出明确预期,因此,投资者一方面会担忧非流通股的流通会大量增加市场供给,导致股价下跌;另一方面担忧不久会推出“新老划断”,对大量的存量股票形成估值压力,给市场带来较大压力。
试点或将带来套利机会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是否会影响保险公司的投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人士对此持谨慎态度,他们还是认为上市公司质量是决定因素。
有关投资人士强调,解决股权分置是一个长期过程,机遇与风险并存,这为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后在投资股票时会将这一问题作为重大考虑因素。股权分置试点概念股也许将会成为投资热点,这里面可能会有不少套利机会。
保险资金的投资不会完全建立在试点股票的基础上,但试点很可能会为保险资金开辟一条新的投资渠道。受现行《保险法》“关于保险公司不得投资于保险行业以外的产业限制”,目前保险公司不能投资于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权。
长期战略不会有大变化
目前是保险资金投资证券市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试点将给保险资金带来较大的投资机会。从短期来说,随着市场的大幅下跌,股市的系统风险和个股风险得到较大释放,许多股票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投资价值和合理的估值水平。
从长期来看,随着证券市场制度建设的不断健全、完善,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业绩的改善,保险资金的投资力度和入市比例会逐渐提高。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后,在保险资金运用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在投资组合管理模式上,保险资金买入并持有的长期投资组合管理模式不会改变,但也会把握部分估值合理、质地优良、方案对流通股补偿较多的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阶段性、波段投资机会。在投资品种的选择上,长期、稳定、持续分红能力强的大盘绩优蓝筹股,仍是保险资金追逐的主要对象。解决股权分置只是改变了股权结构,并不能改变上市公司的质量和估值水平,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仍然是决定股价的关键,因此,许多个股价值会重新评估。
对市场有挑战
不过,一些机构投资者也指出,《通知》并非完美,其中还存在一些不明确的地方。
“非流通股在限制流通三年之后会怎样?新老划断时,新股流通是否受限制?怎样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对流通股股东伤害?”有的保险界的人士提出了问题。
真正对证券市场格局产生历史性转折的会是新股全流通。《通知》规定“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必须选择适当时机实行新老划断。从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大局考虑,实行‘新老划断’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条件和相对稳定的定价环境。”
老股不动先推新股新办法,人们必然抛出股权分置的老股,买入全流通的新股,没人承担得起股市暴跌的责任;老股解决股权分置,新股按旧规矩发,问题永远解决不完。老股分步解决,新股切断分置的根源是唯一的选择,关键在于处理问题的次序和时机。
新股全流通的时刻将对市场造成一定冲击,理性的投资者没有必要留守在老股上,新股的定价将会更合理,机构也会追捧新股。新股全流通的时刻会使股市的整体估值水平有所下降,但下降的空间不会很大。
执行了新股询价制之后,许多机构投资者对新股的报价以完全用未来现金流的估值理论来计算,发行定价已涵盖了全流通的因素。反而是上市首日平均涨幅有些偏高,基本维持在50%涨幅,这一比例在国际上为30%,对于20%的泡沫而言,挤压的空间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