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问题的提出
1.风险管理的功效作用
寿险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如何适应改制或上市后面临的监管约束多样化、竞争手段多元化、资本运作复杂化、风险管理国际化的新经营管理环境,始终保持公司安全稳健运营、持续快速发展的能力,有效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员工发展最大化的经营管理目标,是公司面临的极为重要和迫切需要认真研究、反复思考和妥善解决的战略问题。
2.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几年来,以IT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基础,公司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极大提高,对业务风险、财务风险、投资风险的规避和控制发挥了较好的功效。
但毋庸质疑的是,由于国内整个金融、保险行业的风险管理实践活动还刚刚起步,公司在风险管理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还缺乏从整体、系统、战略的角度去研究风险管理控制问题的视野,本位主义思想和条块分割的状况还是客观存在的,加之公司集约化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还有一个过程等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弱化了公司对风险的系统管理能力,降低了风险管理的功效。
二、 理解及认识
1.风险的理解
从寿险公司的特征属性观察,风险经营及管理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因为没有风险的存在和规避的客观要求,就没有保险经营的必要和可能。
事实上,风险存在于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从业务循环角度观察,有产品设计及定价风险、企化宣传及营销风险、展业核保及出单风险、保全及客户服务风险、定损赔(给)付风险等;从财务循环角度分析,有收入确认风险、费用控制风险、现金流管理风险、准备金评估不当及偿付能力不足风险等;从投资循环角度来讲,有战略决策风险、资产组合风险、系统性风险和收益率低下风险等;从风险的性质区分,有法律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等。
2.风险管理的认识
对以上风险的关注、了解、把握、识别,分析、计量、管理和控制,虽然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在工作中却不应只就上述某一环节或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纯技术层面的分析、计量、评估和报告,而必须从公司全面、系统的整体角度去认识风险,从风险整合、归集的过程中去把握风险,从内部互动关系的建立、前中后台的协同、点面结合的分析、评估去控制风险。
只有如此,才能够对公司的风险状况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和了解,才能够对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判断,也才能紧紧抓住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测量和控制,从而使公司局部的、微观层面的风险度量更为经济,全面的、系统的风险控制更为有效,总体的测试、评估结论与整体的发展战略更为匹配。
三、内涵及目标
1.内涵的界定
如上所述,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和控制活动,应建立在全面、准确的风险识别和客观、统一的度量基础之上。为此,首先应该对风险因素进行认真的梳理、分析,找出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点;其次,对风险的特征属性、额度大小和危害程度进行分类、排序,形成能够基本反映公司风险全貌的风险状态图;再次,依据专业、经验、数据测试和价值判断,对每个风险指标的重要程度、风险危害、风险频率、管理控制能力进行分析、研判,并按高、中、低三个档位进行归集;最后,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行动:对危害大而发生频率高的风险,应采取积极有效的规避措施进行严密监视,并建立应急机制、拟订处理预案;对于危害大而频率低的巨灾风险,通过再保手段或准备金提备等方法给予预防;对于一般中、低水平的风险可以采取自留方式进行安排,但也要通过制度、程序的规范和实施动态检查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公司面临的风险是众多的、全方位的。但笔者认为,利用分析树原理,从风险集成的角度考量,可以把上述风险进行再次归集,并界定为三类主要风险:即业务风险(如产品种类不足或过度集中;死亡率、疾病率、退保率变化;业务地域集中等)、财务风险(如流动性风险;费用及索赔的增加等)和投资风险(如利率波动;投资资产品种集中;发行者违约等)。而对归集的三类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整合、分析、评估、测试活动,就构成了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
从投资、业务、财务三位一体、相互关联、彼此互动、整体管控的角度去开展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活动是最为重要的工作思路和基本的工作原则。只有如此,才能建立合理的风险预算和统一的业绩评估,达到最有效地分配利用宝贵的财务资源,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2.目标的考量
笔者认为,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目标应该是:深刻把握寿险行业的运营规律,依据公司科学的经营发展战略和风险管理策略,构建包括信息系统、预警系统、评价系统和控制系统在内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对业务、财务、投资风险进行互动式的组合分析,测试其交互影响水平和公司的整体风险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公司的风险容忍度,使公司在可接受的风险状态下,始终运行在持续、稳健经营和良性、有效发展的轨道上。
一言以蔽之,追求风险和收益的动态平衡,在公司可容忍的风险状态下获取相对稳定的收益,就是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
四、 路径及方法
如何发挥全面风险管理对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推动促进作用,对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决策支持作用,对降低经营风险,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提升市场价值的技术支撑作用,其实现路径和方法是非常关键而重要的。
1.决策高层的支持是前提
在公司开展全面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中,董事会及高管层的理解、支持和推动至关重要。
2.部门之间的互动是基础
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公司对整个宏观经济运营环境、金融保险行业改革发展的方向进行系统的分析;对资本市场指数波动、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变化进行全面的研究,尤其是要对公司管理的各个层面、运营的各个环节进行透彻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
全面风险管理是一项要求高、层面广、互动性强的工作,没有一个好的团队和良好的跨部门分工、协作体系和核心工作小组,是难以有效开展活动的。建立风控部门与精算、财务、投资、业务等部门的核心互动关系和议事工作规则,决定着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成败。
3.技术方法的运用是核心
公司风险管控的措施、方法是多样化的:对于业务风险或运营风险,可主要通过制度设计、额度管理、操作规范、流程安排、精算技术应用、合规遵循检查等方法进行管理;财务风险通过现金流检测、分析评估进行控制;投资风险可以通过市场研究、政策制定、实施比例限制和额度分配,并进行风险容忍度研究、Var测算等进行管控。
但是,实施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则只有通过有效地运用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才能够达成。因为只有通过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才能够从资产和负债两个层面,业务、财务、投资三维角度去观察、研究、分析、测试风险间的相互联系和交互影响,并在基于不同的利率假设及增长率、持续率、费用率假设和再投资组合策略安排假设等基础上,建立投资资产和寿险负债之间的互动关系模型,并在设定情形或随机状态下进行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多角度地对公司现金流风险和动态偿付能力充足性进行检测分析和计量评估。较为全面、系统、定量地提出规避和化解政策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再投资风险和准备金不足风险等的措施和建议。
4.评估报告的效用是关键
全面风险管理的分析、评估结论,只有对公司经营发展战略的确定、战略性资产配置策略的实施、现金流管理决策方案的形成等产生实质性的作用和影响才有意义。否则,就只是一种单纯的理论研究、方法论证而已。能否发挥风险评估的效用,知识、技术、操作层面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积极参与到公司重大决策的活动中去,也是发挥全面风险管理效用的重要环节:尽可能地对决策中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包括分析、论证决策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性质、影响程度及应对方案;同时,尽可能地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和风险测试模型,对决策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量化分析,推导、确定发生或形成风险的或然率,以便使高管层有效把握决策中的风险尺度。
风险存在于寿险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必须从公司全面、系统的整体角度去认识风险,从风险整合、归集的过程中去把握风险,从内部互动关系的建立、前中后台的协同、点面结合的分析、评估去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