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管理出效益
2004年,各级公司的管控力度普遍加大,管控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全系统各级公司都严格贯彻实施车险第一责任人制度,一级管一级,层层实行责任制,确保了各项规定都落到实处。二是在条件成熟的地区积极倡导“新车保险超市”,以规范车险市场,河北人保牵头先后在省内的唐山、保定、石家庄和邢台四个地市开办了“新车保险超市”。“新车保险超市”的开办不但极大降低了展业成本,提高了承保面和承保质量,而且对遏止返还、引导市场、推进行业自律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对全省的车险外设出单点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顿。全省出单点的有效规范使内部的恶性竞争得到有效遏止,对代理业务的管控能力明显增强,为车险效益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理赔堵住“跑、冒、滴、漏”
理赔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效益水平的提高。提升服务质量,降低赔付率,加快结案速度,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成为2004年车险理赔工作的重点。
一是各市分公司充分发挥理赔中心的作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大查处力度,堵住理赔中的“跑、冒、滴、漏”现象。
邯郸市分公司对中心尚未覆盖的县支公司的理赔权限实施动态管理;同时不断加强理赔中心建设,制定了对各岗位人员的考核办法,加大对违规定损、错案理赔的处罚力度。
沧州市分公司一方面为确保客户的修车质量,杜绝虚假换件现象制定了《事故车辆更换配件回收的有关规定》;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车险的询报价工作,制定了《报价人员违规报价处罚办法》,并在报价岗专门设立了负责采集汽车配件价格的出外信息员,使配件价格更贴近市场。
保定市分公司建立了定损、理赔工作监督管理制度。成立了三个中心监审领导小组,分公司领导、机关和基层代表共同组成监督机构,定期对业务进行审核,大大提高了三个中心的运行质量。
二是加快理赔速度,提升服务质量。省、市两级分公司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服务质量活动的组织和领导。省分公司将11个市分公司的结案率指标分险种逐月进行了分解,对各分公司的结案率情况进行严密监控,对结案率低的单位重点督导。同时出台了《机动车险简易事故处理试行办法》,在全省系统推行《3000元以下小额赔案简易处理程序》,并开发推广了“理赔案件流转管理系统”,对公司内部各环节理赔人员加强监控,严格操作时限,以此加快了赔案的内部流转速度。
另外,要求各级公司建立《理赔单证催收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变过去坐等客户上门送交手续为主动催要手续,督促客户领取赔款,车险结案速度较以前明显加快。
河北人保的高层认为,正是通过以上措施,带动了2004年机动车险业务经营取得显著成果,多项指标均创近20年来的最好水平,车险各项指标均创分业以来的最好水平。
2005年上半年,河北省分公司进一步落实各项制度,险种结构进一步优化,车险保费规模居人保系统第二,赔付率控制在总公司设立的警戒线之内,进一步放大了车险经营的效益,实现了由规模型险种向规模效益型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