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和网络应用水平的提高,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对各种风险进行预测及监管,并尽量做到及时监控,以降低风险,将各种损失减少到最小。 一、利用先进的网络系统实行集中管理 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系统,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中心(业务管理中心),将业务、财务、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管理实行集中统一,并以信息网络为依据,做到各种管理的规范化、集中化、标准化。在业务管理方面应将核保、核赔、出单、售后服务、保全服务纳入集中管理。不仅要做到数据的集中管理,而且要做到各种单证的集中管理。各营业网点可通过网络系统录入原始数据,再通过电子扫描系统传输原始文档,中心核保人员通过网络终端及PC机,即可读到录入的原始数据及原始资料,在通过中心人员核保后,各营业网点可在本地打印所需的单证。对所有承保或理赔等原始扫描的资料,通过电子文档系统进行刻盘保存,各营业网点可通过网络自行调阅,需要时可在本地打印真迹。在财务管理方面应实行一级核算、分级管理、逐级考核的财务管理模式。做到集中交纳所得税、集中利润分配、集中费用控制、集中资金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应将财务记帐也纳入集中管理,各营业网点可录入原始凭证。做到记帐、利润分配、报表生成等工作,由财务中心统一完成。对诸如银行转帐、保费催交、孤儿保单再分配、佣金计算、代办费计算等售后或保全工作,也应全部由信息管理中心完成。 二、建立完善的预测及决策系统 1.建立预测领取/返还金额分析表。充分利用计算机所保存的各种基础数据,按时间和险种预测每年每月应正常领取的金额,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可掌握返还高峰期,用以决定购买债券或存款的期限,以保证在返还时可到期支取返还款,保证资金到位,而无须通过拆借资金的方式增加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到期给付金额的预测,可对各返还高峰期有明确的了解,以提前筹集资金,避免保户不能按时领到返还款。 2.建立费用预测/支出分析表。对各种费用可采取预测及实际费用支出计算,采用报表的方式按月报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做到对各项支出心中有数,对费用的预测应以上年提取的管理费、手续费和上年的实际费用支出作为基数,以本年的保费计划或增长比例作为本年度可提取的费用依据,进行费用的总预测。在每月结帐后,应对实际支出的费用进行汇总,制作费用支出表,以便随时掌握支出情况。 3.建立动态分析表。为真正增强公司的经济实力,要按月对保费收入的结构情况进行动态分析,若比例不合适,在保证效益及规模的前提下,将展业的重点随时进行微调,做到长短险比例适度,保费与储金比例适度;期交业务与趸交业务比例适度;利润险种与费用险种的比例适度,使业务发展趋于合理化。 三、加大计算机参与核保与核赔的力度 1.业务集中核保与核赔 充分利用网络系统对所有的业务采用集中核保的方式,除将各营业网点的承保/理赔的原始数据通过网络系统进行录入外,还应通过电子扫描系统将原始资料传输到核保/核赔中心,由核保人员对投保人的基本情况、投保情况及赔款和领取状况进行综合确认,并需对投保人/被投保人投保的险种及总投保金额进行查询,应根据客户资料查明投保人/被投保人的关系及健康告知等情况,对各种理赔资料数据需要全面的录入并将重要的原始资料扫描后,通过网络传输到中心,以便统一掌握核赔标准。 2.建立辅助的核保决策系统 建立辅助的计算机核保决策系统是今后寿险业务管理及控制风险必要的举措之一。要充分利用大量的基础数据、经验数据及各种统计概率数据,建立完备的专家系统及信息库系统。诸如将度量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关系、血压与年龄之间的关系、投保的年龄与保额的关系等所需的信息存入到计算机信息库中,以备在核保时可通过计算机对投保的条件进行判断,并由计算机自动推断出核保的决策依据。在核保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长,对已承保的资料进行综合查询,还可依据被保险人的年龄、体检信息及职业状况,由计算机自动提供加费信息。 3.采用计算机处理理赔的各种案件 在理赔方面应加大各种防范措施,杜绝假赔案、人情赔案的发生,以合理地控制赔付率,降低经营成本。具体措施如下:(1)在计算机中设置统一的理赔权限。(2)对各类理赔及各类管理人员均应设置编码及核赔的权限。(3)聘请有经验的医生作为案件的把关人,经其确认后才能进行赔案的处理。(4)从案件的报案、立案、查勘定损、报批及生成已决赔案计算书均应由计算机全程控制。为确保赔款案件审定的严谨性,在报案登记后,应由专门人员将报案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在形成立案、保单、批单及已决赔款计算书时,若此案未在报案时将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则各种赔案给付资料均不能由计算机生成,财务部门在支付赔款时,应以计算机打印生成的已决赔款计算书和领款收据作为付款的唯一凭据,所有案件的当前状态(已报案登记、查勘定损、审批、待批、待领、已领)均根据理赔案件的进展情况,由计算机在数据表中置入相应的标志。这样既方便了保户的查询,又对假赔案有一定的约束力。 同时也避免了同一被保险人出现多次索赔的现象。 四、采用计算机控制交费及领取全过程 1.严把领取关 人寿公司开办的险种多为保障性的,因此保户到期返还及领取将是重要的管理工作,领取一般有三种方式:保户上门直接领取;售后服务人员、业务员送款上门;通过银行划款。 对到期一次返还领取的,需要由内勤人员通过计算机查询该保户的两次交费情况,确认无误后,应打印出保户两次交费的清单及付款收据,交主管人员核对无误后,由财务部门进行复核付款。同时由主管人员按密钥登录到计算机中,在该记录中置上“已领”状态,并由计算机自动将其移到“满期已返还”的数据表中,由内勤人员在档案副本中作记录。 按期领取的工作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是人寿险公司主要的管理工作之一,因此应加大管理力度,采取各种措施,使用计算机控制领取的全过程。在被保险人或受益人首次领取时,应验证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相关的证件,应动员保户采用银行转帐的付款方式。首次领取时应打印出领取证及付款数据,交由主管人员核对,由财务人员复核后付款。当被保险人、受益人死亡之后,应及时办理保险责任终止手续,对超额领取金额应按有关规定扣回。 为控制风险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通过银行划款的方式应在严格的手续下办理,在确认各种手续正确无误后,由主管人员和内勤人员分别录入各自的密码,形成银行转帐付款的文本文件,在打印清单核对无误后,将文本文件送交银行划款,应在付款银行建立独立的付款银行帐号,以保证每月与银行对帐的简便和准确。 2.确保各种交费数据的准确性 对各长期寿险期交业务,应采用先进的电子手段保证各种交费数据的准确性,对交费的各种相关内容要有详细的记录,采用各种介质备份和光盘保存技术,对交费的轨迹进行保存,除保存原始数据外,可应用电子档案处理系统,按月将交费信息形成文本文件刻入到光盘或以缩微胶卷形式保存。这样对每一年交费记录均按月进行光盘保存,即便发生丢失原始数据的意外情况,也可通过电子文档管理系统进行调阅,在保户领取时可将交费清单逐笔打印核对,这样既能避免计算机的事故,又可在保户领取时作为计算领取金额的依据,还可规避某些道德风险。 3.加强对定额保单的管理 由于保险业务的需要,寿险公司承办了部分协议承保,并部分采取定额保单的承保方式,因定额保单属于重要的有价证券,其分散量大,周期长,因而其所存在的风险因素较大。因此应从单证的印刷、领用、发放、回收等进行全程的计算机管理。承保后应及时将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对填制作废的空白单证也必须将单证号码、作废的原因录入到计算机中,按月进行对帐,对业务员领用的空白单证的份数,及承保的份数和作废的份数做到及时监控。保户到期领取时,须由内勤人员通过计算机查询,确认无误后打印付款收据,交财务部门确认后付款,最后内勤人员在计算机的数据表中置上“已领取”标志,以杜绝重复领取的现象发生。 4.严格掌握退保的尺度 人寿险的分期交费业务,交费周期长、变化多,在发生保户不到期退保现象时,除做好动员工作之外,还应严格按现金价值表退保,杜绝人情退保。 五、制定严格的计算机管理制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和保险业务日益增长的需要,人寿险的业务管理、财务处理、售后服务、办公自动化越来越需要计算机的管理,而且有些繁琐的管理工作靠人工是难以完成的,因此计算机的应用要求将越来越高,计算机处理的信息越多,对其标准及管理的要求就越高,包括软件的适应性、硬件的稳定性、网络系统的通达性、数据的安全及保密性、系统的扩充及防破坏性等都将成为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为了加强对计算机的管理,防止各种道德风险的发生,应在计算机管理方面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对网络监控、数据保护、系统访问控制、用户登录控制,系统安全保密监控管理,均应建立相应的技术措施,要尽量做到电脑技术人员内部分工清楚,不跨岗操作,不参与业务部门的数据输入和修改。主要措施是:建立电脑技术人员工作守则;制定严格的机房管理制度、保密制度和值班制度;建立公共数据维护制度,做到生产主机、维护主机、查询主机职责分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