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苏微佳/解放日报
今年国内责任险增长势头良好。以上海为例,上半年责任险保费收入为3.70亿元,同比增长25.47%,承保利润达到9000万元,占产险承保利润的36%,责任险正在成为产险利润的增长点。同时,新产品不断出现,如安徽上半年共推出24个责任险产品,主要涉及到旅行、律师、医疗和教育等行业。 行政力量推动责任险发展责任险的部分保障功能与政府社会管理功能契合,因此,政府成为责任险的有力推动者。过去,由于责任险投保率低,很多灾难事故发生后,大部分经济损失要由政府“埋单”,长此以往,政府难以承受。因此,有关政府部门与保险监管部门沟通,通过立法等强制手段提高责任险的投保率,减轻政府的压力,也直接促进了责任险的发展。 “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和“承运人责任险”作为强制保险运转一段时间后,较好发挥了保障功能。而近期“医疗输血意外责任险”也成为强制保险,以解决目前医疗用血过程中,因感染“丙肝”和“艾滋病”等需要赔偿的问题。据悉广东、四川等地最近开始将公共场所强制公众责任险纳入强制范围,也已取得一定实效。 不过,有关专家表示,行政推动虽能使责任险在一定时期内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助长了保险公司在责任险产品和服务开发上的惰性。责任险要真正成为财产保险市场的顶梁柱,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保险公司还需加大产品开发和创新力度。 责任险市场亟待深度开发从整体看,国内责任险还显得比较弱小。在保险业发达国家,责任险早已成为财产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费收入往往占到财产险总保费的30%至50%。但国内,目前责任险业务所占比例仅为3%至5%。上海也只有7%。同时,消费者对责任险投保意识弱,存在侥幸心理。因此,国内责任险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少保险公司为此已制定了责任险发展规划,力求在短期内能将责任险占比提升至10%。不过真正要实现这一目标,难度颇大。 据了解,国内责任险主要为公众责任险、第三者责任险、雇主责任险和产品责任险等,在重大灾情发生后,分别起到了一定补偿功能。但仔细分析,却发现眼下的责任险品种仍比较单一,尚无法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复旦大学保险系主任徐文虎教授认为,我国责任险虽然快速发展,但是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个市场产品线还比较狭窄,产品结构不合理,这些都限制了责任险的发展。经验表明,企业、职业类责任保险是责任险市场最大的增长点,如何发展将成为今后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业内人士表示,责任险对费率精算的要求很高,需要专业化经营。同时,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适应性很高,因此在责任险开发时,国外经验和资料的借鉴意义不大。曾经有公司推出过酒后驾车责任险,对因醉酒驾车造成的责任事故进行赔偿,结果引来一片非议声。可见,责任险开发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更需注重社会利益,才能形成市场多赢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