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现在的学习力就是未来的竞争力!玉米田保险学习网为您的成长加油!
网上视频学习
网上音频学习
保险增员秘诀
保险行销秘诀
个人成长秘诀
保险管理秘诀
保险培训秘诀
会员下载频道
客户服务频道
经纪财产频道
保险聚焦频道
保险知识世界
展业服务产品
玉米田开心地
精英会员门店
保险精英论坛
新闻中心 首页
强 力 搜 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阅 读 排 行
优 秀 广 告
会员免费门店申请
网上视频学习
玉米田电子书
推 荐 阅 读
合 作 网 站
 现在位置:首页 -> 保险热门话题
保险新贵:复业之后的复辟雄心
作者:不详 来源:网上收集 更新日期: 阅读次数:
文字 〖字体: 〗 双击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2001年,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关键时刻,太平人寿获得了一张全国性寿险牌照,从而跻身保险新锐的行列。与其他保险公司所不同的是,由于70多年来太平人寿从来没有停止过业务经营,因此,它在内地的复出被称为“复业经营”。用太平人寿自己的话说,就是“老店新开”。

  两年过去,“老店新开”的太平人寿已经在全国20个大中城市都拥有了自己的分支机构,保费规模位居国内前六位,市场份额突破1%。在2003年10月,拿到了国际权威评级机构———惠誉国际BBB+的评级,这也是中国保险业获得的第一个且是评定等级最高的国际评级。

  从无到有,从一批机构到二批机构,从默默无闻到迅速成为“中国保险业界的一颗新星”,并获得国际权威评级机构的最高评级,太平人寿两年迈出几大步,使得“太平人寿”成了一种现象。

  两年一瞬,现已进入太平人寿发展的第三个年头。记者了解,这家公司三到五年规划的工作已经有了基本的轮廓。据其董事长谢一群介绍,太平人寿的发展规划最后得到了股东的全力支持,他们表示将从资金、物力、人力和技术等各方面继续全力支持公司的发展。股东们的态度让谢一群激动不已,称道之词如下:一是我们的董事会是懂保险的;二是我们的经营班子是懂保险的;三是我们运用的IT技术支持的人员是懂保险的。他把这些竞争优势看做是太平人寿的隐形财富。

  三高战略独辟蹊径

  2001年12月,太平人寿总公司落户上海,并准许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4个城市销售保单。太平人寿的班子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激烈竞争的今天,新公司将怎样开展业务?

  当时,在保险界内有一个所谓“规模定律”,即寿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与保险代理人的规模大小成正比,代理人规模越大,增员能力越强,业务扩张越快。当年有的保险公司就是在两年之内,依靠20万代理人大军,先后在多个城市摧城拔寨,市场份额急骤上升。保险代理人成为了保险公司的生命线。于是乎,所有新进入的公司,都采取高速增员的策略,期以实现“规模定律”。

  但此法对一家新公司来说成本颇高。

  太平人寿的个险业务从诞生之初就另辟蹊径,与“规模定律”背道而驰。

  据公司负责个险业务的副总经理郑荣禄介绍说,个险营销队伍建立之初,就制订了“高素质、高品质、高绩效”的发展战略(简称“三高战略”),以吸收高素质的人才为基础,培养高品质的职业道德,实现保费收入的高绩效。

  如今“高素质、高品质、高绩效”已经成为太平人寿管理代理人队伍的基本理念。

  2003年9月,在江西井冈山召开太平人寿首届业务精英高峰会时,郑荣禄曾向记者解释了“三高战略”。所谓的高素质是指寿险公司在招聘代理人时,素质要求一定要高,不能因为过去整个行业代理人素质不高,就随波逐流。他说,很多事情的成败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由人的素质决定的。素质好的业务员,能够和客户平等对话,在客户面前很自信,客户也会尊重他们。相反,素质差的业务员,在做业务的时候,首先感觉自己比客户低一等,卖保险是在乞求客户。有些业务员自己对保险不理解,还会感觉卖保险是在坑蒙拐骗客户,这样的业务员是做不好服务的。

  而高品质则体现在两个方面,管理品质和服务品质。令公司感觉欣慰的是,目前,在太平人寿的各分支机构中,高素质的代理人比比皆是。太平人寿各地机构在当地基本无投诉,并且屡屡取得个人代理人资格考试通过率第一名,南京、青岛、深圳、大连、宁波、杭州等机构的代理人考试还多次实现了百分之百的通过率。

  高素质、高品质最终体现在了高绩效上。太平人寿复业两年多来,代理人队伍人均绩效高出行业平均绩效的两倍,成都、北京等机构甚至是同业平均水平的3倍。

  郑荣禄曾说,太平人寿以提高代理人的专业形象为使命。什么时候行业中的人都说太平人寿增员的标准很高,进太平人寿不容易,我们离成功的日子就不远了。

  目前,太平人寿在全国有保险代理人5000余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初入保险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却实现人均月保费收入6000元的高绩效,高出国内同业平均水平的2到3倍,在业内初步树立起了太平人寿的个险营销品牌。

  银保带来第一桶金

  复业伊始,确立了以银行保险为发展突破口的太平人寿,看中了遍布全国大街小巷的银行网点,要借助它们来卖自己的保单。

  2001年12月,太平人寿与中国工商银行在北京签署了全面业务合作协议,而后,太平人寿又先后完成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合作协议签署,并与分公司所在地的交行、招商银行等建立代理业务关系,从而在全国完成了银行保险业务的框架。

  时至今日,没有人会否定太平人寿在国内复业以来的“第一桶金”靠的是“银行保险”。在太平人寿2002年18.12亿元的总保费中,银行保险占了约70%。2003年太平人寿银保业务在公司业务规模中的占比超过了80%。

  谢一群认为,内地寿险与银行虽然已经开始合作,但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分业经营的大前提下,这两个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一定会有交叉性的产品和服务,双方在产品设计、利益分享、关系协调方面如何配合,将成为银行和保险公司是否能够取得战略双赢的焦点。

  太平人寿在银行保险的业务发展方面,毫无疑问有其特有的优势:首先源于我们的股东背景。太平人寿的最大股东是香港的中保国际,这种股东支持有利于我们在银行保险方面进行纵深合作。其次,银行保险是我们和外资方富通国际集团的兴趣和利益的结合点。富通明确表示,要为太平人寿在管理经验、产品设计和银行保险专长方面提供强大的支持。银行保险相对而言对系统的要求高,外方的优势有利于我们在国内开展业务。

  在国内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银保产品同质化趋向越来越明显的市场状况下,太平人寿,如今又意欲通过产品设计、销售模式和运营模式的创新将国内银保合作提升到更高的平台。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银行保险产品比较单一,主要还是储蓄性分红产品,通常是在银行现金柜面(即俗称“高柜”)销售,并以趸缴型、5年期险种为主,只能满足客户较为保守的理财需求。而且市场运作表明,过去这种单一追求规模效应的银行保险经营模式,虽然使保险公司获得了大量的保费,但实际上,银行保险为保险企业贡献的利润却十分有限。

  眼下太平人寿正在银行理财柜热卖“福满堂”系列养老理财产品和“安益”传统型健康保险产品,银行保险产品进入银行“低柜”,意味着国内银行和保险的合作正在转型升级,国内银行保险业的发展也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

  试点仅仅是个开始

  刚满两岁的太平人寿以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银行保险方面掘得“第一桶金”后,又频频向团险市场展开了积极的攻势。

  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奠定了中国未来企业年金的政策基础,未来5年内,会制造出一个总额数以万亿计的企业年金市场。太平人寿已着手在技术、产品方面进行准备,期望在这个新兴市场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去年11月,有消息传出,太平人寿作为惟一一家保险公司已经开始参与全国企业年金在辽宁省的试点工作。

  2003年3月,太平人寿与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公司团体保险共保计划IGP达成合作协议,成为IGP在中国大陆的惟一成员保险公司。

  以上两个惟一不仅可以凸显太平人寿在团险方面的主要策略,更可以看出其一贯的做事风格———稳中求胜。

  记者电话采访了太平人寿团险部副总经理陈正阳。陈正阳介绍说,在近一年的市场调研当中,太平人寿肯定将企业年金工作当做团险业务中一项重点推进的工作来落实,除了就相关事宜在与有关政府部门、企业进行接洽之外,也在积极相关的前期准备。由于与此配套的《企业年金管理办法》还没有正式出台,因此公司关于此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依然是在内部的制度建设和技术管理方面的准备之中,但他对这项工作前景充满乐观。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太平人寿团险完善的产品线和先进的行政管理技术已经成了其左膀右臂,这将助力太平人寿在辽宁等地区探索一条企业年金的发展之路,使企业年金真正成为高覆盖、低保障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不可缺少的补充。

  陈正阳介绍说,太平人寿复业伊始,就把团险的使命明确为:依靠太平人寿整体的经验和能力,帮助团体单位建立现代企业的员工薪酬福利制度,为企业提供完善的员工福利保障计划,提供合适的金融保险服务。为此,公司根据企业不同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结合相关的社会保障政策和财务税收政策,设计开发了以退休金和员工福利保障为主线的一系列产品和服务标准。2003年新推出的太平智选投资连结产品是国内第一个具有保证收益账户的团体投连产品,适合于能够承担一定风险的客户群。智选投连的推出使太平人寿在企业年金方面形成了完善的产品线。

  此外,2003年3月,太平人寿通过全球最大的团体保险共保体IGP的全面考核,签约成为IGP在中国大陆的惟一成员保险公司,为太平人寿进入国际年金市场打开了通道。这一合作协议的签订,使太平人寿作为IGP的成员体,可以向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子公司或合资、合作企业,提供国际标准的团体保险服务———IGP服务。

  曾有过以深度战略联盟方式巧取银行保险阵地的记录,太平人寿此次与IGP的联盟也不能不使竞争对手有所提防。

  据分析,太平人寿与IGP的合作,并不仅仅瞄准了在中国的大型跨国企业。实际上,中国本土的企业数量,远远超过了跨国公司的数量。

  太平人寿获得了IGP的授权,也就证明了自己有能力提供具备国际标准的员工福利计划。可以想象,在不远的将来,当中国的企业们纷纷效仿跨国企业的员工福利制度时,太平人寿已经准备就绪了。

 上篇文章: 保险市场的定位与策略

  下篇文章:保险业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问题咨询 | 合作代理 | 软件下载 | 注册帮助 | 汇款方式
  玉米田版权所有,受法律保护 粤ICP备05047055号
  Email:ymt@ymt-mdrt.com 电话:020-84588202 传真:020-34500159
  玉米田服务,只要您高兴
网络实名:玉米田 通用网址:保网  中文域名:www.保险网.com  域名:www.ymt-mdrt.comwww.bx365.cn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