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年,中国的保险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全国保费收入预计将超过3000亿元,创下新的记录。但同时,很多保险公司也逐渐意识到:目前的管理水平仍明显落后于业务的增长需要。因此,明智的保险公司正迅速将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日程。 如何真正有效地推进保险业的信息化建设? 满足当前的管理需要是重中之重 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信息的有效管理及利用,就当前国内多数保险公司所面临的管理机制和管理细化等问题,主要可以通过加强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快速、有效地达到以下目标: 1.实现集中式管理 集中式管理意味着总部可以及时了解下属机构的业务运作情况,发挥管理指导作用,下属机构则更侧重业务执行功能。集中式管理最终应体现在财务数据和信息的集中,财务数据不集中,总部无法通过系统看到各个分支公司的财务数据,及时了解下属单位的业务情况,财务数据口径也不一致。如保费一项,是指净保费还是毛保费?保费收入的定义,是签单保费收入还是最终实现保费收入?期间费用可以列示哪些费用类型? 财务数据作为一个业务实体所有经济活动的最终记录,是保险公司强化集中管理的有效工具,也是保险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中枢。很难想象,没有一套集中统一的财务系统平台,保险公司如何能够实现集中式的管理。 2.管理的细化 管理的细化不仅仅反映在业务规则和服务流程的明细,更重要的是做到经营管控的细化。对于目前国内很多保险公司一味地追求业务量的增长,而忽略获利分析。这将直接导致公司决策及管理层根本不清楚公司是否在盈利?盈利点在哪里?带来盈利的重点客户又是哪些? 管理的细化具体包括成本管理和获利分析。如建立各级单位的成本中心和成本要素进行成本管理;通过利润中心来加强各分支机构和业务类型的责任和绩效监控;通过获利分析的方法和工具来实现进一步的综合获利分析。通过成本管控和收入分类,可以实现最终的获利分析,从而使保险公司可以按照业务类型、部门机构、产品类别、客户组来更加明确地管理收益和成本,监控获利情况,及时调整业务发展,真正做到管理的细化,保证公司健康快速的发展。 3.提高业务效率 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同样可以真正提高业务效率。表现在:对内,可通过集成的财务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系统,大大减少重复的手工劳动,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差错,提高各业务部门和上下级单位之间信息交流的速度,改进业务分析,加强自动监管;对外,通过客户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核心系统平台的建设,使业务伙伴快捷地获取信息,进行业务操作,提高业务效率,从而增加业务机会,扩大收入。 如何正确借鉴国外保险公司信息化经验 1、采用国际标准的管理信息软件是一种趋势 国外的大多数银行和保险公司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纷纷采用国际标准化的管理软件,包括先通过ERP软件整合和提高后台管理应用;然后通过CRM和商务智能软件开展多渠道客户管理和服务,以及跨平台业务分析。如慕尼黑再保险从2002年开始全球统一采用SAP的管理软件;摩根大通最近也将IT应用技术服务外包出去。内部IT人员更强调系统的日常维护和负责规划、引进新的应用技术。 2、后台管理系统的建设与业务核心系统建设同样重要 目前,国内很多的保险公司只看重业务核心系统的建设,而忽略了后台应用管理系统的建设。这其实有些本末倒置。后台管理系统,如集成的财务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业务信息仓库系统更能为管理者提供重要的业务管理信息,增强保险公司的盈利管理能力,及时指导保险公司业务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