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我国的保险市场将逐步走向自由竞争,一方面将放开人民币业务寿险及产险的市场,另一方面,外资保险机构允许介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地域将会扩大,中资保险公司所面临的竞争将会十分激烈。我国保险公司如何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格局中生存与发展,如何在进一步开放的趋势中进入股票市场充实资本金、增强综合实力,是我们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重大课题。 加入WTO后资本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愈加突出 从整个保险业的资本金情况来看,由于保险市场需求的庞大与保险业务规模的激增,我国保险公司资本金总体水平仍然明显不足。特别是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这一资本金缺口还在进一步增大,资本金不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从单个保险公司的资本金情况来看,国有保险公司和大的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由于成立时间较早、业务规模大,资本金没有及时得到补充,资本充足率明显偏低,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股份制保险公司的主要股东是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本身的资产负债率高达近80%,其本身缺乏可投入的资本,因而难以满足保险公司的资本需求。同时,1996年以后成立的保险公司业务规模较小,资本金尚不充足。 从保险市场的发展方面来看,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保险市场(尤其是寿险市场)未来5年的发展速度将会平均在30-40%。与此相应的是,我国保险业的资本需求将达800亿人民币以上;如果再加上由于利差损导致的530亿的资本需求,我国保险业未来5年的资本需求将达1300亿以上。考虑到目前我国整个民族保险业的实收资本总额只有200多亿人民币,可以测算出我国民族保险业未来5年的资本缺口将达1000亿人民币以上。 加入WTO后,我国保险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受到国外积数百年经营历史的保险资本的威胁和冲击,我国保险公司将面临着同国外具有雄厚资金、先进技术和科学有效的管理经验的老牌保险公司同台竞争的挑战。但由于我国保险公司资本金不足,这将不仅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和偿付能力,而且也将严重削弱保险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可见,资本金不仅是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之必须,同时也是在开放性市场上确保一国保险业竞争优势之必须。因此在我国,保险公司作为大量资金的供给者,以投资者的角色入市得到普遍认可之后,保险公司作为资金需求者而上市,即进入资本市场寻求资金的问题又凸现出来。 保险公司上市融资是最优发展策略选择 (一)资本需求与保险公司上市的一般分析 保险公司经营必须满足一定的资本要求,保险公司的资本金与其承担的风险应当匹配;当经营规模扩大,保险公司不断发展之时,再保险市场的承保能力无法满足保险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则保险公司将不得不追加资本金。而追加资本可以通过自我积累、增资扩股、引进外资和发行上市等各种途径。目前,我国保险公司正通过加紧与资本市场的结合来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以投资于基金的形式入市,从而实现保险资金更大的营运效率;二是上市发行股票,用所得资金充实资本金,从而降低利差比率。有学者分析表明,保险资金入市较之保险公司上市筹资更为有效,其认为保险资金入市解决的是保险资金的营运问题,这是根本问题,而上市募集资金只是治标之道;而且,当前面临创业板建立、银行上市,资金将出现分流,保险公司也不可能大规模上市。因此,相比之下,保险公司却非常愿意大规模地进入证券市场,而且盈利要求并不高,只要求年收益能达到8-10%,这显然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业绩,也有利于控制风险。对此,笔者持有异议。保险资金入市和保险公司上市均是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充实资本金的现实途径选择,何有“标本”之分?更何况,因为当前保险公司不能大规模地上市就否认保险公司上市筹资的有效性,显然不合理。笔者认为,保险公司选择上市融资才是最优发展策略。 因为,自我积累方式虽然成本最小,但是在短时期内通过自我积累获取大量的发展所需的资本金,显然是不可能的;而增资扩股、引进外资也是权宜之计。而保险公司通过发行股票上市筹资,不仅可以使保险公司永久性地占有这一部分资金,无须还本,而且还可以通过溢价发行增加公司股票融资收益,使保险公司的资本筹集迅速实现扩张。由于保险公司可以选择送股等方式对股东分红派息,转嫁付息责任,从而还可以增加公司上市融资的收益;另外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股票价格的示意作用,尤其是股票融资各类别之间以及与其他融资方式之间的替换作用,如证券出售、股份回购等,来提高公司股票融资的收益率。上市融资不仅具有较高的直接收益,而且还具有促进内部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加偿付能力、提高抗风险能力以及上市的宣传效应等间接收益。因此,长期来看,从成本收益的比较中,保险公司发行上市不失为一种最优发展战略选择。同时,从保险业经营的特殊性可以看出,保险经营的是风险,而风险随社会进步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现代风险已经变得更加复杂,呈现出综合性、系统性、渗透性、交叉性的特点,风险所造成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大。因而,有专家提出“风险社会化”,即某种风险的存在,其影响涉及到整体的社会福利。因此,对于风险的处理已经不能从某一方面的利益着眼,而必须同时考虑整体社会的福利。那么,对于涉及公共利益的保险业来说,风险的变化将影响保险公司的经营策略。风险的社会化要求保险公司有足够的承保能力以及保险公司自身风险的处理要求,决定了保险公司必须与资本市场相联合。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现的是资本的社会化,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获取快速发展的所需资本金以满足社会需要,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来化解和分散风险。由此可以看出,保险业经营的特殊性质也决定了上市融资为保险公司最优的发展战略。 (二)国外保险公司上市融资的经验分析 在国外,保险公司获取经营所需资本以及追加资本的较普遍的做法,就是保险公司上市融资,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以筹集资金,实现规模扩张而拓展业务发展空间。在成熟的股票市场中,保险公司上市己成为一种惯例,而且世界上著名的保险公司基本上是上市公司。据有关资料统计,在美国股票市场中,上市保险公司的市值占整个美国股票市场市值的27.2%。目前进入我国市场的外资保险企业也大多是西方的上市企业。即使像加拿大宏利、加拿大永明和美国恒康这样的相互保险公司——保险公司资产为保单持有人所有的一种公司组织形式,也都正在实现非相互化,转变为公众上市公司。实践证明,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市来募集资本,己成为国际上保险企业筹资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保险公司上市环境的分析 1、宏观条件:2000年初,国务院颁布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明确表明:“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新股,应当遵守《公司法》及国家证券监管的有关规定”,这意味着,继商业银行之后,保险公司上市在政策和制度层面上己经没有了障碍。监管当局也一再表示,鼓励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上市。保险公司上市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宏观条件。 2、微观条件:因各保险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13家中资保险公司中,有4家国有独资保险公司和9家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据悉,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将上市,这将掀开我国保险史上的崭新一页。虽然国有独资保险公司较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其上市筹资需求的表现并没有后者来得迫切,但国有独资保险公司正加紧进行股份制改造,为今后的上市创造必要条件。 3、投资者的预期:在我国,产险公司的承保利润一直较好,寿险公司受到降息的影响,盈利状况不甚理想,但是保险基金运用渠道的逐步放开,将使拥有大量资金的寿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大提高。因此,对有战略性眼光的投资者来说,保险公司的股票较有吸引力。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投资者会渐趋成熟与理性,保险公司股票的潜在吸引力会逐渐显现出来。 几点建议 (一)我国加入WTO之后,为了抵御外国保险公司强大的市场竞争,必须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保险公司上市,利用筹集资金的机会扩充资本金规模,拓展国内或国外经营网络、开展新经营品种以提升规模效应,尽快提高国内保险公司的综合竞争力。保险公司上市对于完善保险公司自身的治理结构、增强证券市场的稳定性也至关重要。股份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最重要的实现形式之一。我国保险公司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而转化为规范化的股份有限公司,不仅有助于保险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完善,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健全证券市场监管机制,增强资本市场的稳定性。 (二)在保险公司的上市选择方面,要有计划、分步骤进行,不能一哄而上。保险公司上市必须满足国家《公司法》、《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只有符合上市公司条件的保险公司才能够依法申请上市筹资。根据规定,“股票发行人必须是具有股票发行资格的股份有限公司。”因而,根据上市程序,国有保险公司首先要进行股份制改造,按照“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资产重组和机制转换,待条件成熟后,在保证国家控股权的前提下,通过上市实现国有保险公司所有权多元化的最终目标。而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依据现代公司模式组建的,那么成立三年以上、连续三年盈利、资产质量状况良好、内控制度比较完善的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则可以一步到位,直接上市。目前,寿险公司还难以达到上市条件,财产保险公司可以先行上市。另外,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可以考虑分拆业务上市,规模较小的专业化保险公司则可以选择整体上市。 (三)对于涉及公众利益的保险公司,上市融资的风险尤其值得关注。上市融资能否成功本身就存在风险,这一方面取决于自身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依靠对证券市场状况、投资者预期等因素的充分研究,正确把握上市时机才能降低风险,提高融资成功率。而成功上市之后,上市保险公司将受到保险监管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的双重监管,而证券市场波动、股权分散、信息公开的消极影响以及较大的融资成本等风险因素将是上市保险公司所必须面对的。同时,上市的保险公司还将面临如何处理股东与投保人的利益关系,即股东的利润最大要求与投保人的最低价格要求之间的矛盾。因此,各保险公司必须充分准备,合理安排、制定本公司的上市策略,有效地避免和控制、转嫁上市筹资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实现上市筹资的最大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