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作为保险企业的经营对象和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衡量保险企业是否具有驾驭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能否健康发展的主要标准。作为专业风险经营单位,保险企业内部所有组织机制都必须与适应管理与化解风险的需要,其经营者必须对企业面对的风险有全面、系统的认识与研究,能正确区分哪些风险可以经营,如何经营,哪些风险不宜经营,哪些风险对企业的发展存在威胁,哪些风险必须加以化解。 一、目前我国保险企业的风险化解机制所存在的缺憾 目标在我国经营保险业务的企业有三类,他们的企业风险管理机制概况均不容乐观: 1、国有公司或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的股份制公司:以人保、太保为代表,其主要特点是规模大,组织严密,机构众多,如人保九十年代中期还是“政策性金融机构”,无论运作程序、管理方式还是业务推展手段,均存在严重依赖行政手段,这些公司虽然在机构网络,资金人才等方面较之于其他企业有真正的优势,但在经营机制、管理机制上还未脱官商色彩。严格说,这类公司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化解之虞。 2、近年来由国内一些企业筹资开设的保险公司:这类企业规模小、起步迟,资本规模小,人才相对缺乏,业务规模小,经营手段和管理机制均还处于初级阶段,正在逐步构建风险化解机制,对这类企业,目前只能通过严格的保险监督管理来加以控制,防止出现严重的经营风险。 3、外资开办的保险公司:多为海外保险企业的分支机构。虽然这类机构从国外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其灵活的展业手段和高效率的经营管理机制均给国内保险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这类机构的母公司一般具有异常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较为悠久的保险经营史,一般情况下应该可以为这类企业提供较为可靠的风险化解途径。但从两年前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出现的著名大型企业纷纷倒闭的情况看,许多机构的母公司能够提供的保障只不过是一种“可能”,甚至存在着母公司自身受风险冲击殃及国内分支机构的可能。而从这类公司的现状看,其主要问题是:机构网点不足,业务规模偏小,其经营者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游戏规则”还不能应用自如,其在中国市场生存和发展的前景并不明朗。其风险承受能力及化解能力自然无法达到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水准。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保险企业中,具备完整健康高效的风险化解机制者可以说基本没有。我们在建立保险企业在建立风险化解机制这个悠关保险企业生死存亡的问题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无论从保障社会安定和稳定保险企业经营的角度讲,我们都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加快这方面工作的步伐。 二、保险企业风险化解机制的基本构成 保险企业作为专业风险管理机构,是以各类风险为经营标的的,这种企业要存在与发展,必须有完善的风险化解机制,否则就无法提高对风险的认知水准,破解风险的内在规律,更谈不上管理与经营风险。笔者认为,一个完善的保险企业的风险化解机制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l、风险信息处理体系:包括风险信息收集机制,风险识别机制,风险判断机制,其功能是对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风险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研究,弄清风险的内在规律并将其量化,为经营风险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保险公司应该设立信息调研机构,一方面通过分支机构中的专业人员收集反馈各类信息,另一方面通过电脑网络建立风险信息收集系统,并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信息加以归类、整理、选择,提炼出可经营信息,从中发现保险资源并提出经营设想。 2、市场策划系统:根据风险研究结论以及相关的信息对风险进行市场定位,分析社会对风险转移的需求,分析需求的结构及程度,并将其量化,并据此设计保险险种并制订条款、费率、实务以及推展策略等,供基层公司开发业务使用。市场策划系统的要点一是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有较高专业造诣的专家群和相应的设施,二是相应的管理与激励机制。 3、机构网络:指保险公司及其子公司,包括各类专业保险公司和分支机构,负责将由市场策划机构制订的险种及推展策略付诸实施。机构网络是保险公司的基础和保险职能的上体实施者,机构网络是否健全,对保险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健全的保险公司必须具备完整的网络,只有这样的保险公司才能将业务触角伸展到各个角落,从而实现从大范围集散风险的目标。从概率论的角度看,保险机构涉及的范围越广,其所管理的风险就越平均,风险管理效能也就越高。那些只在一地设有机构的保险企业,是无法独立经营任何风险的,它只能办理一些现成的险种,并将大部分保费分给其他公司,同时必须将风险转嫁给其他公司,只将较小的份额留给自己。 4、经营机制:包括决策机制、调整机制、发展机制。它应由高层次决策人员和各级业务人员及营销人员组成,其职能是对市场策划系统开发的险种、推展策略和营销计划等进行实施,并随时反馈各类信息,以便对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经营机制的要素有三:一是快捷的信息系统,使市场开发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每个信息都及时得到反馈和恰当的处理;二是要有精明的决策者,能够对计划与实际之间存在的差距作出迅捷反应,并能够正确处理;三是大规模高质量的业务推展体系,大数法则决定了每一个险种或保险市场开发计划的实施,都要求达到“大数”,也就是说一定要实现大的覆盖面,而实现大的覆盖面的基本保证,就是要有一支数量庞大、分布面广、素质高的业务推展队伍,否则就不可能形成顺畅的风险集散渠道,任何风险都不可能被有效地加以集散;四是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其核心是责权分明、平衡制约、规章健全、运作有序的风险防范机制,这个机制的要点在于监督制约机制,其功能在于将领导者个人失误给企业带来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5、管理机制:包括约束机制、协调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由各类规章制度及其管理人员组成,其作用是将保险企业运作起来并发挥出最高效能,把无生命的机构变为生机勃勃的有机体。管理机制的要素有二,一是训练有素,有较高工作效率的管理人员群,这个管理人员群应该由各级经理及财务、审计、业务管理、政策事务等方面的行家组成,有了高的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二是健全的制度,制度是管理的保证,如果没有制度或制度不完善,将使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管理依据,从而无法保证应有的管理效能。同时,重要岗位必须要有相应的监督机制,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之间要相互监督制约。缺乏这两个要素的企业在管理方面将漏洞百出,无法保证应有的管理效能,也无法保证企业正常运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