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现在的学习力就是未来的竞争力!玉米田保险学习网为您的成长加油!
网上视频学习
网上音频学习
保险增员秘诀
保险行销秘诀
个人成长秘诀
保险管理秘诀
保险培训秘诀
会员下载频道
客户服务频道
经纪财产频道
保险聚焦频道
保险知识世界
展业服务产品
玉米田开心地
精英会员门店
保险精英论坛
新闻中心 首页
强 力 搜 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阅 读 排 行
优 秀 广 告
会员免费门店申请
网上视频学习
玉米田电子书
推 荐 阅 读
合 作 网 站
 现在位置:首页 -> 保险热门话题
渠道 制度 资金三条出路缺一不可
作者:不详 来源:网上收集 更新日期: 阅读次数:
文字 〖字体: 〗 双击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划线承保和提高费率是建设台风保险机制的前提,这需要整个行业的联合行动。温州市保险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游定杰认为,“但从目前温州的市场环境看,联合共建台风保险机制的美好意愿近期内很难达成。”

    针对台风,各家公司当前更关注的还是建设自己的防灾防损体系。“就体系的完善性来说,历史经验积累最多的人保财险是最具代表性的”,游定杰说,在温州,大部分财险公司的防灾防损体系都多少参照了人保的做法。

    “从时间上说,我们的防灾防损体系一共可分为四个阶段”,人保温州分公司总经理吴呈云说。

    “一是在台风季节来临前三个月的汛期内,基本上是从每年5月份开始,就要启动预案,防患于未然”,吴呈云说,人保会对承保的所有企业客户今年的防灾准备工作做一次调查,对那些每年逢台必遭灾的企业会重点“关照”。

    吴呈云举例说明。“欧洲城”是温州人保多年的老客户,人保在该城的防台措施做得相当到家:防水台、附架、防水门、抽水窟窿……无论是地面还是空中,防水设施都非常齐全。几年前,汛期内无论哪天去那里转转,这些设备都能看到。“不过现在这些东西都已经拆掉了,没了。”

    “二是在台风来临之前,一个主要工作就是要把第一阶段的工具用起来。”吴呈云说,此外,在这个阶段,人保自己的气象专家会紧盯预报台风的风级、雨量、潮级,并结合台湾、福建、日本的气象网站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

    第二阶段,保险公司可能会陷于这样一种被动。“像这次‘海棠’来之前,早在政府亮出橙色警报时,人保已经根据自己的分析判断发出红色警报。”但跟客户沟通时,经常没有说服力。“有没有台风,台风有多大,老百姓只听政府的,保险公司再专业也很难劝动企业早点转移财物。”

    三是在台风登陆后的第一时间抢险。因为各种物资的抢险技术各有不同,比如分类、烘干、散油。“所以派出去的必须是专家。”

    四是最后的核损理赔。这次“海棠”让温州人保面临巨大压力,人保浙江省分公司全力支援,先后来了三批人,共100多人,全部都是技术专家。

    “灾后理赔,首先必须要专业,其次,速度尽量要快。”吴呈云说。

    关于灾后理赔,温州保险同业会有一些联合行动和对策,但这些“联合”都是零星的,基本上仅限于共保的项目中。“至于整个行业联合起来建设台风保险机制,现在还没有任何迹象,大家还没有这样的积极性。”游定杰说。

    相比而言,国内不少保险专家对如何建设台风保险机制的积极性要比温州保险业的当事者们高出许多。台风保险机制还是一件让很多人牵肠挂肚的事。

    总的看来,专家们认为目前建设台风保险机制,出路主要有三条,这三条路必须同时铺开,缺一不可。

    第一条是渠道出路。

    “必须对台风保险进行风险分层,比如商业保险、再保险、政府、资本市场等,要各自负担各自的任务”。中国人民大学一位保险专家认为。

    还有,政府应采取与市场相结合的办法,对商业保险给予一定的补贴,完善相关再保险机制,建立包括互助保险组织结构在内的多元化保险保障体制同样是应对台风风险的良策。

    这位专家建议,我国台风等巨灾保险可借鉴国外保险业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比如,借鉴日本地震保险的做法,由政府充当灾难保险的再保险人,相关保险公司具体承保巨灾风险,借鉴美国洪水保险经验,将洪水保险从基本保险中分离出来,对洪灾区实行强制保险。

   太保财险温州分公司的李石泉建议,可以在温州试点,先将台风责任在现有的各类保单中免除,再由政府牵头,成立“台风暴雨”的单项共保机制。

    第二条是制度出路。

    专家认为,建设台风保险,最为关键的工作就需要政府出面协调,做好气象、测绘、民政、财政等部门的配合。

    有最新报道说,中国保监会正与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家地震局等有关部委协调,力争从财政、税收、立法等方面提供扶持性政策,为地震、洪涝等巨灾保险鸣锣开道。

    “台风等巨灾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建立起国家财政、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共同参与和负担的体制。”天安温州分公司总经理李志南说。

    保监会副主席吴小平还曾多次强调,商业保险应当加强减灾法制建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以增加减灾投入,加强对灾害管理的研究工作,建立综合防灾减灾风险评估体系和安全系统的应急规划。 

    第三条是资金出路。

    向资本市场转嫁风险是化解台风等巨灾风险的重要手段,中国人民大学保险系副主任许飞琼认为。“在金融体系发达的国家,凡是遇到巨灾,除了依靠国家救助外,各种金融手段如保险、巨灾风险基金、巨灾期货、巨灾证券等会同时发挥风险转嫁的作用,以缓解巨灾带来的经济损失。” 

    李志南建议,如果国内的资本市场目前暂时难以承担台风等巨灾风险,可以将眼光投向海外资本市场,以其完善的证券、债券、期货、期权交易制度,健全的法律监管架构,为中国的台风等巨灾风险证券化提供资本后盾与技术支持。
    

 上篇文章: 谁说官民不博弈

  下篇文章:保险资金获批准投资银行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问题咨询 | 合作代理 | 软件下载 | 注册帮助 | 汇款方式
  玉米田版权所有,受法律保护 粤ICP备05047055号
  Email:ymt@ymt-mdrt.com 电话:020-84588202 传真:020-34500159
  玉米田服务,只要您高兴
网络实名:玉米田 通用网址:保网  中文域名:www.保险网.com  域名:www.ymt-mdrt.comwww.bx365.cn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