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现在的学习力就是未来的竞争力!玉米田保险学习网为您的成长加油!
网上视频学习
网上音频学习
保险增员秘诀
保险行销秘诀
个人成长秘诀
保险管理秘诀
保险培训秘诀
会员下载频道
客户服务频道
经纪财产频道
保险聚焦频道
保险知识世界
展业服务产品
玉米田开心地
精英会员门店
保险精英论坛
新闻中心 首页
强 力 搜 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阅 读 排 行
优 秀 广 告
会员免费门店申请
网上视频学习
玉米田电子书
推 荐 阅 读
合 作 网 站
 现在位置:首页 -> 国事保险要文
德国保险巨舰驶入中国健康保险市场
作者:不详 来源:网上收集 更新日期: 阅读次数:
文字 〖字体: 〗 双击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逐步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把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保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需求,而且有利于发展经济、稳定社会。”


  --温家宝


  “人保健康”应时而生


  2004年11月3 日,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健康)在北京完成工商注册。人保健康由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德国DKV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和另外三家本地投资者共同参股创立,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和德国DKV公司各占51%和19%的股份。其中,中国人保作为中国最大的国有保险公司,其实力和影响力自不必多言。另外一个重要发起方,德国DKV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是欧洲最大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人保健康作为中外两大巨头联姻的产物,传达出全新的“专业健康保险”概念 。从它诞生这一天起,其“显赫”的出身和“时尚”的主题就已经注定了它必将成为万众瞩目的中心。在当今这个以“健康”为关键词,人人关注健康的年代,在我们这个正在深化医疗改革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的中国,健康保险理应登上保险业的中心舞台。然而,作为中国第一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人保健康却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目前,作为社会医疗保险重要补充的商业健康保险,并不为绝大多数国人所了解,很多人简单地把健康保险等同于医疗保险甚至人寿保险。其实健康保险的责任不仅包括对被保险人医疗费用损失方面的经济补偿,还包括被保险人因疾病或伤残而不能工作引起的收入损失的经济补偿,以及生活不能自理时所需要的护理经济补偿。故而健康保险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利益密切相关,应成为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保险的重要性从我国政府的态度中就可见一斑,温家宝总理曾指示说:“逐步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把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保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需求,而且有利于发展经济、稳定社会。”承载着多方面的期待,人保健康取得了保监会发放的第一张专业健康保险公司执照,真可谓应时而生。


  随着人保健康的成立,德国DKV保险公司也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


  浴火重生的德国保险巨舰DKV


  大多数国人对DKV公司不甚了解,大家肯定不会想到这个当今欧洲最大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曾经被战火夷为平地,也许只有了解了其历史才能帮助我们真正地理解DKV公司现今的文化和策略。


  1927年,DKV正式在柏林商业局注册,初始资本为200万德国马克。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DKV也迎来了灭顶之灾。第三帝国空军总司令戈林元帅曾发誓说英国不会有能力轰炸柏林,然而事实证明这只是一个不可信的神话。从1943年开始,美国和英国的轰炸机对第三帝国的首都柏林进行了毁灭性的空袭。也就是在那一年, DKV在柏林的总部被重磅炸弹完全摧毁。二战留给德国的是一片废墟,战后的DKV和整个德国一样在废墟上开始了重建。


  1959年DKV将总部迁到了科隆。浴火重生的DKV在之后的发展历程中,最鲜明的特征莫过于其坚持不懈走国际化路线的策略。1965年,DKV的第一家分部在比利时设立。其后,DKV在卢森堡、西班牙、挪威、瑞典等国家又相继设立了分部。如今,DKV的分支机构更是遍布全球,成为真正的国际大公司。


  1997年对于DKV来说是意义重大的一年,在这一年, DKV与维多利亚公司、汉堡·曼海姆公司、D.A.S.公司四家实力强劲的德国保险公司联合成立了ERGO保险集团公司。目前ERGO是德国第二大私人保险公司,年保费收入高达150亿欧元。参与此次合并的四家公司都各有专长且优势互补,合并后四家公司仍然保留自己的公司名称,但又有机地以ERGO保险集团的形式组合在一起。这种合理的组合让四家公司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研发创新能力,当然也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更高的诚信度。加盟ERGO后的DKV公司走上了加速发展的轨道,不仅连续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张和购并,业绩也蒸蒸日上。


  如今,拥有78年历史的DKV商业保险公司已经是欧洲最大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而且,DKV仍在快速的发展和扩张。这次入股人保健康对于DKV来说,无疑是其全球战略中的关键一步。


  进入中国——战略利益重于短期利润


  人保健康是DKV在亚洲的第一家合资公司,DKV将其设在健康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对于坚持走国际化路线的DKV公司来说,必然是出于长远战略的考虑。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当前我国健康保险市场,那就是:“现实是残酷的,前途是光明的”。目前我国的健康保险产品通常都是与寿险捆绑在一起销售,商业健康险经营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医疗费用控制和医院管理难以实施,产品定价不规范,整个商业健康保险行业发展仍处于非专业化经营的初级阶段。人保健康总裁刘健在人保健康创立之初就表示:"人保健康对即将进入的市场现状有相当清醒的认识,摆在人保健康面前的不仅是巨大的发展空间,也会有巨大的市场风险和激烈竞争。"虽然现状不容乐观,但2000年以来,中国的商业健康保险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2000年至2002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0%,预计2005年到2006年间,也将会保持约50%的年复合增长速度。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居民最担心的三件事中,“怕生病”高居榜首,占到65.1%,老百姓对健康保险的预期需求高达77%,成为人身保险类首选险种。据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介绍,到2008年,我国健康险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00~3000亿元。

[NextPage]


  正是在美好的前景驱使下,DKV以参股人保健康的方式开始了其在中国的长期战略投资。在DKV的母公司ERGO集团中主管国际运作的Klaus Flemming博士在DKV参股人保健康后说:“中国健康保险市场有很好的前景发展,提供服务所需的成本也更低,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考虑一下,我们就可以预见到这个行业将会有极为可观的利润。”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健康险市场在国际保险巨头们心中的形象——极为可观的发展空间和低廉的成本费用,其实这样的描述同样适用于中国其他险种的市场。所以尽管目前我国保险市场在法规、诚信等方面还有很多硬伤,但对于这样潜力巨大的市场,国际保险巨头们还是迫不及待地希望尽早进入。


  早在1997年,DKV就开始派员驻扎深圳,1999年DKV在中国的代表处成立,DKV一直在熟悉着中国的环境,也一直在等待着一个机会。直到其进入中国7年后的2004年,DKV参股的健康保险公司才得以设立,可以想见DKV在这7年中必定相思甚苦。不过作为第一家正式登陆中国的国际健康保险业巨头,DKV也可暗自庆幸喝到了这第一杯羹了。


  人保控股与DKV——我选择了你,你选择了我


  在人保健康成立的过程中,相对于其他参与者,中国人保控股显然具有更多的决策权和主动权。这从最后的股权配置也可以看出,人保控股在人保健康中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这还是一家“中”字头的保险公司。但是对于涉及到国内国外两大巨头如此大规模的合作,必然只有你情我愿才能最终成事。DKV钟情人保控股其实很好理解,对于在中国市场仅有短短几年经验的DKV来说,人保控股绝对是一个理想的合作者。中国人保控股作为第一个完成股改并在海外上市的国有保险公司,其实力在中国国有保险公司中排在首位,而且其在国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庞大的销售网络。在人保健康的成立仪式上,DKV的国际业务负责人Jochen Messemer就说:“中国人保是DKV在中国的理想伙伴,中国人保在中国有广泛的品牌认可度,并且,它还有90000多个遍布中国的代理商。”


  而人保选择DKV作为合作伙伴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DKV强大的专业技术力量。目前我国的健康保险规模不大而且效益不好,一些公司的健康险业务赔付率高达100%、200%甚至更多。有些已涉足商业健康险的公司渐生退意,有些已经开始退出,而仅剩的一些公司之所以还在做赔本的买卖,不过是为了带动寿险业务发展。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做不好的原因应归根于没有进行专业化经营。由于健康保险是以发病率为依据而非以死亡率为依据,其风险控制难度大,专业技术要求非常高,在风险特性、保险事故特点、风险控制理念和方法、精算原理等方面均不同于人寿保险,与财险更是相差甚远。这就决定了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必须遵循其经营特征和内在发展规律,独立于人寿保险业务,走专业化经营之路。创立一个像人保健康这样的专业健康保险公司是走向专业化的第一步,但是光有独立的外壳和形式是不够的,一颗专业化的技术内核才是实现真正的“专业化”的关键一步。而DKV就能为人保健康提供一个这样的技术内核。作为从事了70多年健康保险业务的欧洲最大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DKV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商业健康保险的专业技术。正如刘健指出的那样,DKV公司的加盟将使人保健康多一套精良的设备。这点从人保健康目前的人员配置就可以清楚的看出,目前由德方派出的人员中,基本上都是精算等方面的专业人士。


  人保控股与DKV,一个是积极拓展业务的本土老大,一个是急于登陆中国的国际巨头,在一个合适的时间按照一种双方都需要的方式组合在了一起,就像一首老歌所唱:“我选择了你,你选择了我......”


  国际保险巨头与中方合资——共同发展抑或权宜之计?


  DKV参股人保健康为外资巨头们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又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健康保险市场。近期保险业界频传国际保险巨头与中国大型企业集团联姻的消息,而这些合资保险公司基本上都是经营寿险业务。其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与其他行业普遍都是同行与同行之间寻求合作不同,外资保险巨头却纷纷与中国非保险业的大型企业集团联姻。比如法国国家人寿与国家邮政总局、意大利忠利保险与中石油、英联保险与中粮集团、荷兰全球人寿保险与中海油、大都会保险与北京首创等。这样奇特的合作方式不禁让人产生联想,外资巨头们有所图谋?根据入世时我国在寿险方面承诺,外国寿险公司在华设立合资公司,如果外资股比不超过50%,外方就可以自由选择合资伙伴。外资保险公司充分利用了其自由选择合作伙伴的权利,在成立的合资寿险公司中,80%的中方股东是大型企业集团,且拥有一定的市场支配力。合资寿险公司为了迅速占领市场,取得基本业务量,降低成本,往往利用中方股东在某个领域的市场支配力,强制或不公平地开展业务。如2004年初中美大都会人寿,意欲通过股东首都机场公司的实力来垄断北京航空意外险市场,最后以大都会加入航空意外险共保联盟结束。而且,有的专家已经指出,外资巨头通过合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并且选择非保险业的大型企业集团进行合作,在度过了对市场的适应期后,很可能会对曾经依靠的中方伙伴过河拆桥,开始真正独自航行,并攫取中国寿险市场的更大份额。而由于绝大部分合资的中方在最初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看到任何投资回报,到时中方恐怕会很乐于将手中的股份保本卖出。而且随着WTO原则在中国的实施进程,外资也将获得设立独资公司的资格,中资即便不愿意放弃合资股东身份,由于缺乏专业能力,也可能受到外资设立的独资公司在市场上的威胁,因而被迫放弃的可能性依然很大。所以,这样的合资很可能就成为外资在中国市场进行独资经营之前的权宜之计。


  然而此次中国人保控股与DKV的合作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以上提到的中资面临的困境。与合资寿险公司大多由外资和中资各控股50%不同,人保健康保留了“PICC”的招牌,并且人保控股在人保健康中绝对控股,这就保证了人保控股在人保健康中的绝对话语权。而且,人保控股作为中国超大型的保险集团,品牌信誉度高,专业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引进DKV参股又恰恰解决了经营商业健康保险所需的专门技术和经验,这样的合资模式不能不让我们对其前景充满期待。当然,在合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培育我们自己的专业技术人员,拥有我们自己的专业技术内核,才能获得真正的独立话语的权力,才能断绝外资将合资公司作为过渡的心思,真正做到中资外资的共同发展。


  外资巨头们最终进入中国已经不可避免,中国监管当局和保险业界应该更多关注怎样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去。在如今这样的市场开放初期,借助政策和条规,外资企业在中国仍会受到一些限制,时不我待,中国的保险业应该在先机在手时主动出击了,也许人保健康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可供参考的尝试。

 上篇文章: 基金保险混业经营 保诚中国双驱启动

  下篇文章:保险资金获批准投资银行
 相关文章:
 
  • 德国保险商为世界杯提供综合保险
  • 完善的职业教育 让德国保险业后劲十足
  • 职业教育让德国保险业后劲十足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问题咨询 | 合作代理 | 软件下载 | 注册帮助 | 汇款方式
      玉米田版权所有,受法律保护 粤ICP备05047055号
      Email:ymt@ymt-mdrt.com 电话:020-84588202 传真:020-34500159
      玉米田服务,只要您高兴
    网络实名:玉米田 通用网址:保网  中文域名:www.保险网.com  域名:www.ymt-mdrt.comwww.bx365.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