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花旗集团和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人寿”,2628.HK)等组成的投资者团队与广发行签署了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 以242.67亿元人民币购得约85.6%的股份。
根据协议,中人寿持有重组后的广发行20%的股份,从而将与花旗集团、国家电网公司并列为第一大股东。中人寿共投入56.7亿元资金,成为在银行领域的又一大手笔,至此,中人寿在银行股权领域已累计投资逾200亿元(不包括中人寿集团)。
上周五,中人寿新闻发言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从资本运作的角度来讲,保险公司渗入银行领域,有参股新银行、收购全国性银行、参股小型全国性银行、收购重点城市的城商行以及参与国有银行重组改制等五种路径可以选择。
梳理一下中人寿目前在银行领域的投资状况,可以约略看出其投资脉络。
分享国有银行改制“盛宴”
自从去年以2.5亿美元特批认购建行IPO以来,中人寿目前在已上市的三大国有银行中均占据了一席之地。有关数据显示,中人寿与其母公司是中行A股第二大股东、工行A股第三大股东,以及工行H股最大的“基石”投资者。
对于参与国有商行的改革,中人寿董事长杨超曾公开表示,对于银保双方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有助于实现双方优势互补。
在中人寿看来,把握国有银行重组改制的时机,通过股权置换、相互持股的方式,实现与国有银行的强强联合,不失为一着好棋。上述中人寿人士认为,将银保重组改制纳入一盘棋考虑,有利于实现金融一体化。同时相对而言,操作难度也不大。
目前正在股改的农行,被业内认为是保险业参与到国有商业银行股改的“最后的机会”,自然不会被中人寿忽略。中人寿董事长杨超曾多次公开表示,对其“很感兴趣”。
“淘金”股份制银行
目前,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一批全国性商业银行,正忙于谋求上市或定向增发。对这些商行,中人寿亦表现出相当的兴趣。此前,在民生银行商讨定向增发的现场,曾有中人寿的身影出现。目前中人寿以1.4亿股位居该行流通股首位。此外,有媒体称,中人寿对正在酝酿上市的中信银行也颇有兴趣。
对于这些已具相当的品牌和影响力的股份制商行,中人寿人士认为,通过收购的方式,可以利用现有的品牌、网络和客户资源,较快进入银行领域。不过,此模式需要寻找合适的收购目标,其财务状况的把握比较困难。
以广发行为例,目前该行拥有500多个全国网点,并在信用卡、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中人寿可坐享现有成果。但广发行重组过程的一波三折,对于中人寿来说,亦存一定的风险和考量。
中人寿发言人表示,通过入股,双方可在资源共享、风险控制、客户服务等方面开展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保险业务与银行业务的有效整合和互动。
在股份制银行的投资路径上,参股新设立的银行亦是可行之策。不过,上述中人寿人士认为,这种方式发起和筹备费时间,缺少全国性网络,需要客户资源和资金的支持。
城商行,下一步目标?
目前,随着三大国有银行完成上市,股份制商行纷纷上市,作为第三梯队的城商行也已拉开并购重组和图谋上市的大幕,宁波商业银行、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等行,都在谋划上市事宜。
不过,按照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股权的通知》规定,保险机构拟投的银行,须在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呆坏账拨备比率、不良贷款率等方面达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百十家城商行中,除了上海银行、北京银行等几家外,总资产规模和各指标同时达标者屈指可数。
上述中人寿人士认为,收购重点城市的城商行亦是投资路径之一,其意义在于,对其进行资源整合和改制,待时机成熟后可以申请全国性的牌照。
此外,中人寿人士还认为,通过参股规模较小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并在重要城市收购几家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方式,不仅可以获得全国性的资格牌照和全国网络资源,而且还可以在重点城市取得区域的优势。保险公司则可依托这些全国性商业银行,来整合地方商业银行的资源,以此作为混业经营的基础平台。
对于中人寿来说,城商行或将成为另一待选投资目标。此前,有媒体称,中人寿已与某城商行进行了接洽,并已委派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展开尽职调查。
对于日渐强大的保险业来说,通过银保股权合作参与到综合经营中,已成为现实之需。中人寿人士认为,通过资本运作或业务合作的方式进行银保合作,可以充分利用银行网点资源和业务平台,以加快保险业自身的快速增长,又能实现资源整合,避免重复投资。
记者曾从一位接近中人寿高层的消息人士处获悉,目前中人寿已明确将在金融领域展开资本运作作为当前的投资重点。杨超曾表示,只要条件适宜、政策允许,我们都会尝试,可能会以机构投资者或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