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协议有待监管部门批准
沉寂一年,澳洲保险集团(IAG,下简称“澳保”)入股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太保财险”)的事宜,终于尘埃落定。
1月7日,澳保宣布已与太保财险签署“排他性谅解备忘录”。根据该协议,澳保有权收购太保财险24.9%的股权。同时,在获得监管机构批准的情况下,澳保方面有权进一步增持至40%。高盛与JP摩根分别出任澳保与太保财险方面的并购顾问。
澳保投资者关系总监Anne O’Driscoll表示,上述“排他性谅解备忘录”将确定澳保投资太保财险的主要条款。该协议已获得澳保董事会、太保财险及其母公司太平洋保险集团的批准。最终协议签署前的准备工作目前已进入冲刺阶段。
根据来自澳保方面的消息,本次入股的实际交易价格将在根据香港会计准则进行的审计工作完成后确定,并在最终协议签订后向公众公布交易细节。
澳保方面一位股东估计,澳保在本次收购中的投资额度约在3.5亿-5亿澳元(约合21亿-30亿人民币)。
根据较早前澳保向媒体透露的消息,本次交易的最高作价将达到约24亿人民币(4亿澳元)。2005年2月,澳保入股太保财险25%股权的出价为15亿人民币,以及同年4月,出价升至约20亿人民币。可以看出,澳保一直再加价。
据太保财险一位消息人士透露,2005年8月前后,澳保曾邀请高盛与毕马威一道,选择入住杭州、深圳等地的太保财险分支机构进行了长达十数日的全面尽职调查。
一位当时曾参与此尽职调查的人士透露,澳保在调查中提出的各种要求相当严厉。
上述消息人士亦指出,最终导致澳保在“排他性谅解备忘录”签订前后,放出较高价格出于几方面原因。
就澳保而言,受澳大利亚“反垄断法”限制,其本土业务已基本饱和。向中国这样全球非寿险业务发展最快的区域扩张成为最佳选择。而经过旷日已久的谈判,入股成败已如箭在铉。据澳大利亚当地媒体报道,澳保首席执行官Michael Hawker曾在1月向股东暗示,如本次收购在今年年初仍不能完成,公司将通过股票回购等形式把资金返还股东。
而对于太平洋保险集团来说,在去年年底成功将旗下太保寿险24.975%股权转让给美国凯雷投资集团和保德信金融集团之后,继续为资产相对优质的太保财险引入境外投资者已是工作的“重中之重”。2005年,太保财险总保费收入144.4亿元,同比增长4.27%,仍居全国第二。
该人士表示,除却太保寿险股权的成功出售成为本次交易的利好外,太保财险目前在国内车险市场持有的相当比例份额尤其成为对澳保的吸引所在。
创始之初即由若干澳洲本地汽车修理厂主发起组建的澳保,向来注重汽车保险业务,澳保目前已是澳洲最大的汽车保险商。2004年10月,澳保还曾以2亿元人民币的代价,收购北京大陆汽车俱乐部。
来自太保财险内部的一位管理人士表示,尽管澳保入股后究竟会具体带来哪些业务上的促进还不得而知,但其建立在雄厚汽车维修背景的一贯的后援优势,对太保财险后援系统的良性变革必将起到促进作用。而目前国内财险市场,定损、理赔等领域往往是各公司的最大业务黑洞所在。
21世纪经济报道/王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