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盘再次下跌,但在G锦江涨停的带动下,G生益、G锦投等表现相当良好。不少G股被大单推至7%以上涨幅,成为市场各方关注的热点。我们认为,目前G股13倍的市盈率依然偏低,在保险资金大举建仓的情况下,依然存在一定中线机会。但投资者需要注意大盘的系统性风险。
保险资金大举建仓
截至日前,已经有10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05年年度报告。而我们发现,有19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了保险机构投资者的身影,其中不少是G股。虽然从表面上看,仅为已经披露年报公司数量的10%,但是这些公司却是实力不俗:19家上市公司的简单平均每股收益高达0.584元。同时,保险资金在去年四季度增仓数量惊人,持股市值同比增加了60%左右。这说明保险公司有大举建仓G股的迹象。
我们同时发现,保险资金现身的19家公司中,仅有3家还没有启动股改,其余为12家G股公司和4家准G股公司,已经披露方案。保险资金挑中的这19家公司的业绩普遍较为理想:其中云天化每股收益最高,为1.27元,是中国人寿增持股份最多的公司;G燃气较低,为0.05元。简单平均每股收益0.584元的收益水平,与今年其他上市公司频繁出现的预警、预亏的公告相比,实在是难能可贵,已经成为大资金难得的建仓品种。
从行业来看,平安保险集中投资在交通运输和电力行业:平安除继续持有上海机场1704万股外,另外大举加仓G华靖至1639万股。该公司还新瞄准G上港,新进896.52万股;而中国人保对于天然气、有色金属等资源行业,可谓是“情有独钟”。这说明虽然目前大盘大幅下跌,但G股当中,还是具有后市“套利”的机会。
注意系统性风险
虽然近期G股占据涨幅榜的前列,但当日复牌的G股,大部分都出现明显下跌。因此,我们认为大盘进入盘整阶段,是最大原因。可以说,此次大盘行情至今,更多程度上是受到股改带动而出现赚钱效应,而指标股对大盘的贡献,则大大增加了G股的可操作性。单就从1月17日到1月19日指数大涨的过程中,中石化上涨幅度超过10%。但在近两个交易日大盘整理过程中,多数指标蓝筹股都出现走弱态势。随着以上证50为代表的蓝筹股指数,出现做头迹象,整个市场不可避免陷入调整压力当中。由于大盘一直没有脱离这种震荡阶段,在累计反弹幅度超过17%后,最初的技术性反弹冲动丧失。因此,受整个市场整理的连累,G股赚钱效应随之减弱,投资者操作,需注意系统性风险。
与此同时,随着股改的深入,G股本身也出现了分化。G股股改的顺利进行,与指数的反弹,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但在一些业绩潜力不理想、对价幅度不高的个股复牌之后,投资者谨慎心理加重。目前G股的分化主要体现在资源类、题材类G股,依然表现突出,而业绩预亏的G股表现,则不够理想。随着G股数量的持续增多,G股需要以业绩为准绳,单纯的题材型炒作风光不再。一些业绩挖掘潜力较小的G股,复牌后也有股价下跌的风险。
因此,我们认为,虽然部分G股有持续走强的可能性,但由于大盘整体进入盘整阶段,投资者在操作上,应注意系统性风险,以持币大于持股,进行谨慎观望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