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晨报讯(记者 秦齐思 刘艳玲)只用一张卡,就能顶替医保卡、公交卡等最多100张卡类业务,这就是沈阳市正在谋划中的“市民卡”的好处。
除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外,“市民卡”还可以用来检验市民的信用程度,这将促进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自愿购买 使用人群将达一二百万
因为“市民卡”涵盖了社保、金融等领域,对于有一定经济基础、使用范围较为广泛的人来说更有吸引力。“综合来看,沈阳‘市民卡’的最初推广范围将是拥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群,而不是全体市民。”昨日,沈阳市信息产业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民卡”将采取自愿购买的政策,初步估算沈阳使用人群至少能达到一二百万人。
“按照规划,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险种为一体的社会保障IC卡,将是沈阳‘市民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率先与市民见面。”该负责人表示,因为社会保险类卡系推广的时间比较早,交易简单,不像银行卡等涉及问题复杂、需要网间结算费用等手续,在技术融合方面非常便利,因此成为首选。
此外,该负责人表示,这张“市民卡”不会具备任何额外优惠功能,只是保持了卡中涵盖部分原有的优惠功能,例如公交IC卡对部分特殊群体的优惠。
更高功能 检验使用者个人信用
“实际上,‘市民卡’并不是简单地把各类卡的功能叠加起来,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政府部门对于这些资源进行集中管理。”该负责人解释说。
同时,因为“市民卡”中将囊括信息记录、身份识别、电子凭证、信息查询和电子支付等基本功能,它还可以用来检验使用者的信誉程度。
据了解,目前部分国外地区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个人信用体系,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有一个固定的信用号码。
“如果我们的‘市民卡’能够实现这个功能,就可以促进整体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了。”该负责人称。
市场运作 可包装成产业项目引资
由于“市民卡”将多功能集于一卡,因此对芯片技术的要求非常严格,目前除上海拥有自己的研发生产企业外,杭州等已推行“市民卡”的城市都是引进的国外先进芯片。“沈阳现有的芯片生产企业尚未掌握此类标准,仍需要从外地购买,这就会造成‘市民卡’造价的提高。”该负责人表示。因此,按照初步规划,沈阳“市民卡”需要收取成本费用。
至于在投资模式上,沈阳市政府部门有关人士透露:一种是由政府部门投资、然后通过社会化运作收回成本;另外一种方式让有技术实力的企业直接进行市场化投资。
“如果是后者,沈阳还可以包装成产业项目来招商引资,填补自己在这方面的空白。”该人士称。
“技术肯定不是阻碍‘市民卡’推广的问题。”沈阳市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最大的困扰就是,“市民卡”需要所涉及部门的共同协作才能实现,但目前配合此项计划的部门并不多,因此还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划时间表。
连线<<<
外地“市民卡”怎么收费?
目前,国内已经开始推广“市民卡”的城市包括北京、杭州、上海、广州、珠海、济南、烟台等。连线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各地“市民卡”收费标准不一。
上海:基本功能免费
对于“市民卡”的收费情况,上海市民黄先生表示基本的功能都是免费的,例如医保卡、社保卡都是由政府承担费用,金融消费等增值服务还没有全部实现。
杭州:增值业务收费
杭州“市民卡”主要包含三大类功能,除对政府应用类(如医保卡功能等)免费外,其余交通类(公交卡)和金融类(银行卡)两种增值应用由市民自主选择并付费。该市对选择公交卡增值应用的市民收取25元/卡的成本费。
( 华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