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06——保险资金运用篇
整个2006年,保险业最夺目的一道风景,无疑是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中的一次次“重拳出击”。和以往业内评价“有嘴不能说话、有脚不能走路、有手不能干活”的投资困境相比,政策的陆续开闸、监管措施的保驾护航和相应投资门槛的设置,使得获取“通行证”的保险机构,得以在各个不同领域令人垂涎的投资机会面前“释放巨能”,保险资金运用终于迎来了一个“花样年华”
杨超的“分、角、元”三段论
“国际顶级企业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企业没有品牌,在市场上只能一分钱一分钱地挣,很艰难,有了品牌,就能一角钱一角钱地挣;有了品牌,再加上资本运作,就能一元钱一元钱地挣。”
在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登陆A股当日,董事长杨超以过往的实践经验道明此理,在他看来,与保险业务“双轮”齐驱的资本运作,是大幅提高企业综合经营效益的一根重要“杆杠”。
显然,在保险行业承保利润贡献率逐渐让位给投资业务的今天,对任何一家保险机构而言,面临的共性需求就是投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宽,尤其是和企业负债相匹配的投资领域。
整个2006年,保险业一道最夺目的风景,无疑是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中的一次次“重拳出击”。和以往业内评价“有嘴不能说话、有脚不能走路、有手不能干活”的投资困境相比,政策的陆续开闸、监管措施的保驾护航和相应投资门槛的设置,使得获取“通行证”的保险机构,得以在各个不同领域令人垂涎的投资机会面前“释放巨能”,保险资金运用终于迎来了一个“花样年华”。
2006保险资金“大松绑”
与2002年以来保险资金仅限于银行存款、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等少数投资领域的困境相比,2004年至2005年,保险资金已经获准直接投资股票,债券投资品种及其额度得以进一步扩大,并允许其外汇资金用于境外投资,并可适量投资红筹股,市场主体的投资热情被进一步激活。
“但这只是敞开了一个口子,还需要有更进一步的‘松绑’。”2006年初,保险资金获得的“第一重利好”是被银行、外资、私募等多类资金竞相角逐的基础设施项目。首个《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允许其间接投资基建项目,并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思路推进。这一领地现金流稳定的特性,能够满足保险机构在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方面的特殊需要,与保险资金首要追求的安全性目标高度吻合,最终促成保险资产结构的调整和盈利模式的转换。
在首批投资基建项目额度获批为120亿元之后,保险资金涉足基建投资领域已经迈开了实质性步伐。在山西高速公路和京沪高速铁路等项目中,保险机构已经“当仁不让”地介入其中。此外,迄今资本市场最大一笔股权投资——中国人寿以近350亿元人民币接盘南方电网32%股权,成为仅次于广东省政府的第二大股东,保险资金迈出向国有基础性能源行业渗透的第一步。
当然,2006年最大的“利好”无疑是《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其中最突出的亮点在于,在政策和理论层面上全面拓宽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明确指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保险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资本市场,逐步提高投资比例,稳步扩大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规模和品种,开展投资不动产和创业投资企业试点,并支持保险资金参股商业银行及境外投资,此外还支持相关保险机构投资医疗机构,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逐步扩大资产管理范围。
至此,保险资金的可投资渠道在政策层面已经全部打通,随之而来的一次次“重拳出击”,似乎令人有些目不暇接,甚至是猝不及防,并突出表现为在股市和股权投资方面大笔出手。
以参股新上市银行为例,据统计,在中行A股回归行程中,保险业共计竞得逾15亿股中行A股,成为中行A股发行的最大股东之一。在此后工行A+H股同步上市过程中,又以近142亿元资金参与A股发行,投资金额与持股比例超过中行A股发行。此外,中国人寿与中兴证券的“联姻”──中信证券(33.72,0.81,2.46%)总额计46.45亿元的巨额增发全部由中国人寿及其母公司收购,成为当时证券市场最大规模一宗股权交易。
显然,除却“提高投资收益率”这一明确的财务目标之外,积极应对金融业的综合经营趋势,是保险资金热衷投资银行股的重要动因。
继2006年7月平安保险以49亿元收购深商行89.24%股份、8月中国人寿以每股5.6元认购7000万股兴业银行股票之后,《关于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股权的通知》出台,这意味着保险资金自获准直接投资股票以来在资本市场的又一次实质性突破,“重大投资”和“一般投资”的分界更是为“具备条件”的保险机构走向“综合经营”目标大开“绿灯”,并首次奠定了政策基石。不久,历经两年激烈竞争的中国人寿成功竞购广发行20%股权,与花旗银行、国家电网并列成为广发行最大股东,迈出了进入银行领域的关键一步。
与此同时,2006年12月21日至2007年1月10日,中国保监会就《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加强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与《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相比,该办法规定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范围和资金来源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细分,2007年保险资金的境外投资表现值得期待。
“展望未来,预计新的投资渠道还可能逐步出现。”中金公司研究部分析员周光分析说,未来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应能得益于投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宽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的确,以2006年为契机,政策环境的优化和外部条件的日渐成熟,已经促成保险业形成“投资多元化”的格局,并在金融、能源、基建等重要领域唱响了主角。
追寻“资产管理公司”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