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广为关注的医改方案渐行渐近:今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今年在79个城市试点,2010年覆盖全国;有关部门不久前表示,今年新医改方案将会出台。面对即将推出的医保改革,虽然保险公司反应不一,但一个共同的看法是:重疾险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大有可为。
重大病险需求大
据了解,在参与提供医改方案的几家单位中,明显持有两种意见:一方提出基本医疗保险先保“小病”,因为对小病保障的需求量大;另一方等则主张保“大病”,医疗保障的主要目的是减少人们因疾病而面临的风险,特别是解决有病看不起或因病致贫等问题。
对于基本医疗保险“保大”还是“保小”,虽然持不同看法的保险公司各执一词。但有一点却是意见一致,那就是保险公司的重大疾病保险将在医改中发挥重要作用。
太平洋安泰人寿有关人士表示,从普通居民来看,面对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大病费用,仅仅依靠他们自己的收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基本医疗保险作为保障。而且,只有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的情况下,商业保险的作用才能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来。
有保险公司认为,基本医疗保险应该针对发生频率高的小病,而将大病保险的广阔空间留给商业保险。
老年群体仍属弱势
《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基本医疗保险逐步覆盖全体城镇非从业居民。
“城镇非从业居民”主要为“一老一小”,即青少年和老年人。但老年人的保障相对于自身的风险来说,远远不足。一方面基本医疗保险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就医需求,而另一方面商业保险也将老年人视为“特殊群体”,大部分医疗保险65岁以上的老人都不能投保。
保险公司表示,老年人的健康风险较高,如果面向老年人推广重疾险等险种,保险公司保费过高,会给投保人造成负担;保费低,则容易给保险公司带来经营亏损。
相对来说,青少年则幸运得多,不仅因为他们本身的风险就较低,而且针对青少年的商业保险也较为完善。配合基本医疗保险保障,加上商业保险的补充保障和家庭依靠,城镇的青少年能够享受到较好的保障。
上海松江区早在2005年10月就开始实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的综合改革;闵行区也于今年3月开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充保险”的项目试点,由政府为农民投保,将以往的“报销”改为前置性医疗管理,通过控制医院的治疗成本来减轻农民看病的负担。
商业保险始终是补充
尽管目前的争论尚未有定论,但不论医改最后采取哪种模式,商业保险始终会是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其补充地位也因此决定了:商业保险相对于医改有着一定的独立性。
据统计,目前有40%的居民有病不就医;在就医的居民中,医疗开支仅有5%来自于商业保险。因此商业保险的补充空间还很大。太平人寿有关人士表示,不管基本医疗保险怎么改革,城镇从业居民是应该投保商业医疗保险的人群;在一个家庭中,首先要为家庭支柱投保商业保险———这样的保险意识必须广泛宣传,及早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