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分红险纷至沓来抢市场 ■险种短命加速新陈代谢进程 2006中国金融年度人物活动评选
分红型保险遭遇“市场拐点”
2月28日,平安人寿保险公司于去年推出的“财富一生两全保险(分红型)”险种正式在我市停售。从今年1月1日“返还型健康险”的寿终正寝到如今分红型保险的新陈代谢,虽然各家保险公司都对险种退市讳莫如深,但赔付费用偏高却是不争的事实。
分红型保险层出不穷
高收益承诺抢占市场
刚刚过去的2006年,中国股市高奏凯歌,各只基金大比例分红,让广大市民将投资理财的冲动大规模付诸行动。现实生活中,从银行储蓄中搬钱投资股票、基金的投资者比比皆是。
在这种市场背景下,平安保险、中国人寿等公司相继推出分红型保险跟进市场,以图在火热的投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为了解决广大市民对未来投资不确定性的担心,各家寿险公司推出的分红型保险的缴费期限日渐缩短,且险种在提供寿险保障的同时,还满足了客户短期交费、资金安全性高、流动性强、拥有较好收益预期、方便购买与操作等的理财需求。在这股风潮推动之下,投资类保险甚至在寿险中与保障类保险获得了平分秋色的地位。
为了迅速占领市场,部分寿险公司甚至推出了投资型保险弹性交费制度,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宽裕情况选择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缴纳保费,也可以根据工作的变动随时变更保险内容。与此同时,各险种的固定返还也从原来的5年、3年一返还并存变成了如今的主打3年、2年一返还的流行模式,且部分险种承诺固定收益为每2年返还保额的7%,且还会根据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进行分红收益。
购买保险分清“主次之责”
保险基本功能应是“保障”
为了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银监会出台规定,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代客理财业务不得承诺保底收益,更不能承诺固定收益,只能有一个预期收益,而收益的风险当由投资者承担。在这种情况下,理财型寿险产品的横空出世,满足了广大市民“鱼和熊掌”兼得的心理,但现实情况是理财型险种的实际收益率会随着保险公司的经营业绩不断变化,但这一点很容易被市民狂热的投资预期所掩盖。
海尔纽约人寿业务经理范永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有“理财”的名头,但是分红型保险终归属于保险产品,而保险的基本功能还应回归到“保障”上来。由于长期以来国人买保险太看重保险的投资回报,这才导致了投资理财型保险的热销。但根据“金字塔”的投资理论,中国人的第一张保单应该是保障型保单,此后才应该考虑投资理财型保单。
理财专家在此提醒广大投资者,个人的投资渠道应该多元化。股票、基金、保险等各种理财方式都各有长短,不要期望一种投资方式满足自己人身保障和投资获利等多种需求,尤其是在购买保险时不要轻易放弃花小钱保附加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