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广东珠海市在全国首推12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后,又一项走在全国前列的全民医保制度逐渐浮出水面。日前以“大病统筹救助、中病进入保险、小病治疗免费”为目标的全民医保制度草案已经出台,并将很快在城乡进入试点。草案提出: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将城乡居民100%%纳入医疗保险覆盖范围。(9月6日《新京报》)
在国家大力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保试点的背景下,珠海推出的“大病统筹救助、中病进入保险、小病治疗免费”全民医保制度草案显得弥足珍贵。这个透露出浓浓人本精神的医保草案告诉我们:只要政府肯担责,民生就有无限可能。
珠海全民医保草案的一大亮点在于将城乡居民平等地纳入了医保覆盖范围,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了城乡居民享受医疗保障上的制度差别。这一点,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政府的公共服务属性和责任担当。
由于城乡二元制的户籍制度影响,各地政府对民生保障的投入多年来始终处于“重城市、轻乡村”的怪圈之中,无论是教育、医疗、失业救济,城市居民都能享受比农村居民更好的制度保障。最好的学校永远在城市,最破的校舍永远在乡村;最好的医院永远在城市,最简陋的卫生院永远在农村。表面上看来,这似乎是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下的一种必然,但事实上,这却是政府部门在保障方面有意无意地规避了自身的责任,因为对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来说,是不应该有城乡之别的。
城乡居民保障不平衡的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医疗保险,虽然经过多年的推行,合作医疗已经在农村有了相当高的覆盖率,但无论从覆盖程度还是保障水平来看,农村合作医疗依然与城市居民享受的医疗保险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珠海市此次出台的医保草案,不仅打破了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而且将给予城乡居民相对平等的医疗保障,可谓意义深远。它让我们再次重温这样一个基本的行政理念:在政府部门的眼中,居民是不应该有城乡之别的,他们应该平等地享受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
前段时间,甘肃肃北县宣布明年起取消农业户口引起了舆论的高度关注。很多媒体针对这一新闻发表评论文章,其中比较一致的疑问是: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权利平等,单纯地宣布取消农业户口又有多大意义?珠海最新出台的医保草案却让我们知道,取消城乡二元制的户籍制度,关键在于平均附属于户口之上的种种权利。显然,珠海在医保中打破城乡壁垒的举措,值得其他地方予以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