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安徽保险市场来讲,2008年注定是个不平静的一年。将2007甩在身后,背起诸多的收获和遗憾,省城20家保险公司带着躁动、不安与梦想已经跨入崭新而又充满期待的2008年。
不过,在新年上班的第一天,险商们的心情远不会这么简单,可能还会多一份恐惧、苦恼与忧郁,因为他们早已知晓,还有几乎与他们等同数量的同行对手在觊觎着他们耕耘了很多年的安徽市场。来自官方的消息证实,2008年年底之前,我省保险公司的数量还将增加一倍,约40家保险公司角逐的安徽市场会使行业的人才缺口猛然增大。
A 险商1年猛增20家
我省保险行业发展的速度明显高于GDP很多,总保费收入连续多年在中部省份以及全国排名第一。
省保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0年,我省总保费收入只有38亿元,而至2003年,全省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2006年已达164亿元,预计2007年有望突破200亿元大关。
保费的大幅增长与连续几年来保险主体的数量增加有很大的关系。
省保监局官员表示,我省保险市场主体日益增多,保险结构渐趋合理。2000年,全省只有5家保险公司,而目前的数量已达21家,其中寿险公司9家,产险公司12家。
即便如此,与相邻的江苏省50家保险主体相比,安徽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些差距同时也给保险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去年以来,保险公司圈人圈地速度明显加快,进军安徽市场已形成蜂拥之势。记者在中国保监会网站上看到,在近三四个月的时间里,就有近40家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的申请获批,其中获省保监局批准在安徽开业的就有六七家。
记者获悉,目前还有部分公司在筹建之中,年内还有数家公司将开业,预计到2008年年底,全省保险公司的数量有望超过40家。
据了解,目前国内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保险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在与老牌同行竞争难现优势的情况下,纷纷开始转战二线城市,这也是监管层发展保险业的意图所在。
B“洋保险”登陆安徽
“洋保险”已对安徽市场觊觎已久。在这些准备1年内进驻安徽市场的保险公司当中,有一家来自大连的外资保险公司已获中国保监会批准在安徽筹建分公司,目前该公司正在向省保监局积极报备,预计明年6月份前后开业。
日前,首创安泰人寿得到中国保监会批复,获准在合肥市筹建安徽省分公司。据悉,首创安泰人寿安徽省分公司将是进入安徽省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也是我省首家中外合资金融企业。
首创安泰人寿由全球最大的多元金融集团之一ING集团与北京首创集团合资设立,于2002年底开始营业。目前,首创安泰以大连为总部,业务拓展至北京、辽宁、山东、河南等五个省市,安徽省分公司将是首创安泰人寿的第六家省级分公司。
据悉,目前首创安泰安徽省分公司筹建小组已经成立,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开始进行,职场选定、人员招募等相关工作也已陆续展开,新公司预计将于2008年年中在合肥正式开始营业。
C混业经营开始破冰
安徽保险市场上的人身险业务和财产险业务正在向彼此的地盘渗透。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人保寿险目前已低调开业,国寿产险也获批在安徽筹建分公司,这标志着安徽保险市场实行12年的分业经营以来,国字号的产、寿险公司首次踏上了“混业之旅”。
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财险分别在我省寿险市场和财产险市场占据最大份额,据了解,国寿产险和人保寿险分别是两家公司混业经营所参股的姊妹公司。
1995年出台的《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实行分业经营,同一保险人不得同时兼营财产保险业务和人身保险业务。但随着我省保险市场的发展壮大,保险公司在省内开始了混业经营的“破冰”之旅。
近两年来,中国人寿、新华人寿等寿险公司纷纷申请财产保险公司的牌照,而人保财险等一批财产保险公司也先后筹划申请寿险、年金险、健康险牌照,相应的融资行动正次第展开。
继中国人保财险、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三大保险集团先后获准在集团旗下的寿险公司、财险公司等之间开展相互代理业务之后,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也拿到保监会的批文,获准扩大开展集团内相互代理业务范围。
批文称,同意中保控股所属的太平人寿、太平产险、太平养老险之间相互代理保险业务。目前这三家公司都已在安徽市场拓展业务。
这对于安徽的保险消费者而言,可能是个利好消息,因为竞争主体增加将带来更多的消费选择,同时产、寿险的混业经营格局将促进车险、医疗险等保险产品的开发,使保险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D人才需求缺口50万
新保险公司的蜂拥而入,使得保险行业人才的需求急剧膨胀,人才危机频现。安徽财经大学不久前组织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全省目前保险人才尚有50万的缺口。
这与我省连续几年来行业的高速增长极不相称。正因为保险人才奇缺,才导致目前我省保险公司之间的人才争夺愈发激烈,每每有新的公司进驻安徽市场,就会引发一场薪酬和职位的大战。
据统计,美国每101人中就有1人从事保险工作,我国台湾保险从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而国内这一数据只有0.15%。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台湾人口约为2300万,而保险从业人员高达30万人,如果按照这样的水平,安徽保险营销员的规模要超过60万。即使是人口规模与我省相当的河北省,其营销员的数量也超过了20万人。
而我省寿险营销员的总人数也就5.5万人左右,加上所有的中介机构,保险从业人员的数量也不到6万。目前国内保险业人才储备的供需比例约为1:4,就安徽市场而言,保险人才就缺口50万。
人才的匮乏也就导致行业素质的参差不齐,尤其是在保险公司“保费规模决定一切”的经营理念倡导下,只要能带来保费收入的人,不管其自身条件以及之前个人背景如何,都可以无限量地吸纳。
据了解,目前全省保险营销员队伍当中,大部分“人才”多在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的营销员比重还不到2%,在农村市场,能招到高中学历的营销员也就很不容易了。
E行业频繁跳槽加剧
由于人才缺口巨大,保险公司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愈发显得激烈。目前省城各保险公司的人才储备根本无法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省内保险市场目前这种激烈的人才争夺短期内还难以缓解。
一家新公司的开业,就会让一家老公司的人事行政部经理紧张好一阵子。
保险公司之间人才的频繁跳槽已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记者接触过的一些保险公司部门经理级别以上的员工都有着不低于两次的跳槽经历。
一位保险公司中层告诉记者,在保险行业打拼一两年都不跳槽的“一定是稀有动物”,据了解,目前省内绝大多数的保险从业人员都有着两次以上的跳槽经历,有的高管跳槽的次数竟高达十多次。
当然,通过跳槽,保险从业人员的身价也会随之大增,职位和薪金都会在跳槽过程中 “一步一个台阶”。可能只要一年左右的时间,一般的业务人员通过几次跳槽就会成为另一家公司的中层领导甚至是老总。
新的公司同样会给一些老公司员工以更多薪金的诱惑。
据了解,3年前在省城开业的一家寿险公司承诺给高管的最高年薪高达30万元,超过了本地所有其他老牌公司的待遇;另外一家两个月前开业的寿险公司开出的条件更让人怦然心跳,据传,其高管的最高年薪已达55万元。近期,一家开业不久的产险公司在挖部门经理时开出的月薪是1.1万元。
不光是新进公司,一些老牌公司之前的开业也都引发过一波又一波的“人才地震”。
两年前在省城开业的一家寿险公司,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都是来自同城兄弟公司,其中总经理和三个副总经理都是清一色来自于省城一家老牌寿险公司,其企业文化、高管办公室面积设置以及装修标准都是参照之前老公司。而另一家产险公司开业之初,甚至开出“某某公司过来的可优先录取”的条件。
据了解,目前各保险公司的人才储备根本无法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一些投资、精算、理赔等方面的人才奇缺。因此,省内保险市场目前这种激烈的人才争夺短期内还难以缓解。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适度的人才流动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但频繁跳槽则不利于保险公司的稳定,必然要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甚至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规范保险界人才的业内正常、有序流动的行为,不久前,在省保险行业协会的牵头下,省内16家产寿险公司共同签署了一份 《安徽省保险营销员业内流动管理办法》,将联合抵制行业的频繁跳槽现象。不过,与外省市同类法规或自律公约相比,该《办法》只针对保险公司最基层的营销员,而高管的跳槽并不在“封杀”之列。
该《办法》规定,保险营销员必须在保险公司服务满1年后才能申请业内流动,除非保险公司同意其提前离职。但须在《解除代理合同证明》上写明:“该营销员在本公司服务未满1年,”并注明服务期的具体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