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被称为保险公司A股上市元年。
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中资保险三大巨头在2007年先后在A股上市,为A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中国保险行业,开启了新的篇章。
有学者认为,保险股的投资热潮,一方面表明社会投资者对于中国保险业普遍看好,另一方面说明中国保险业已经开始有准备地迎接社会公众的评头论足。
A股会师 三足鼎立
2007年1月9日,中国人寿作为A股历史上首只保险股正式登陆上交所,保险股投资热潮由此拉开序幕。
中国人寿是中国第一家分别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保险公司。从2006年12月19日公布A股招股意向书到2007年1月9日正式挂牌上市,中国人寿的A股回归历程,只用了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目前,中国人寿是国内第一大寿险公司,也是全球总市值最大的上市寿险公司。
2007年3月1日,中国股市迎来首只真正意义上的“综合金融集团”概念股——中国平安,继中国人寿之后,国内保险行业又有一家保险公司在A股成功上市。
中国平安新发行的A股占发行后总股数的15.7%,H股所占比例由发行前的41.3%被摊薄至34.8%。
作为一家初具规模的金融控股集团,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覆盖面相对要大得多,但其目前收入和利润的绝大部分仍来源于保险业务,其人寿保险业务是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
中国平安独特的“综合金融集团”概念,成为了其有别于中国人寿等金融股的一个投资亮点之一。
2007年12月25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终于赶上了2007年保险公司A股上市的末班车,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太保是中国国内第三大保险商,也是在A股上市的第三家保险股。目前太保寿险业务市场份额与资产管理业务均位列中国国内第三,财险业务居于次席。
2007年,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先后登陆A股。与国寿同时在纽约、香港和上海三地上市、平安回归A股的方式相比,太保此次选择了先A股后H股的上市路径,预计年初启动H股上市计划。
业内人士称,中国太保的正式挂牌上市意味着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以保险集团整体上市的金融股登陆A股市场,国内投资者也得以分享太平洋保险多年以来丰硕的经营成果。
中国保险公司A股上市的热潮才刚刚开始,据了解,中国人保、中再保、泰康人寿等保险公司也都在积极筹备进军A股。
募集资金用于充实资本金
中国人寿A股首次公开发行15亿股,发行价为每股人民币18.88元,扣除发行费用,筹集资金净额为278.1亿元。
中国平安A股公开发行11.5亿股,发行价为每股人民币33.8元,共募集资金388.7亿元。
太保A股公开发行10亿股,发行价为每股人民币30元,共募集资金300亿元。
三大保险巨头在资本市场上募集到的这一大笔资金,将如何运用呢?
三家保险公司的招股说明书都不谋而合地提到:募集的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充实资本金或相关监管部门批准的其他用途。
中国平安常务副总经理孙建一表示,A股发行募集的资金在保险主业方面有两个重要投向,一是健康、医疗保险业务。市场前景非常大,需要巨额资本金。二是养老险业务,目前我国社保覆盖水平远低于国际水平,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但需要大量人才,而且需要资本投入。银行业务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本金投入整合金融平台需大量投入,IT系统等基础建设与国际一流还有一定差距,需要投入围绕主业,寻找合适的收购、兼并机会,强化整合金融服务。
太保则主要将这部分募集资金用于扩充公司营运资金与推进业务增长,以支持未来业务的持续增长。
东方证券保险行业分析师王小罡对理财周报记者说,保险公司与工业企业不同,募集资金不一定是专门投资某个项目,金融行业一般都没有具体项目。
王小罡说,三大保险公司IPO募集的资金主要有三方面的用途。第一,用于提高公司的偿付能力。中国人寿在这方面的表现较为明显,回归A股融资之后,中国人寿的偿付能力马上有很大提高,偿付比例一下子提高到了400%以上。第二,募集的资金会用于增加投资资产的规模,投资是保险公司除了业务之外的另外一个重要的职能。第三,这些资金还会同时用于对扩大业务规模的支持。
保险股成为投资热点
三家保险公司的上市,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机会,从三家的上市数据可以看出,投资者投资保险股的热情是一浪高过一浪。
去年1月9日上市的国寿发行价格18.88元,冻结资金8300亿元,上市开盘价37元,12月28日收盘价57.94元。
3月1日上市的中国平安发行价33.80元,冻结资金1.1万亿元,上市开盘价50元,12月28日收盘价106.10元。
12月25日上市的中国太保发行价格30元,冻结资金2.8万亿,上市开盘价51元,28日收盘价49.45元。
从8300亿元,到1.1万亿元,到2.8万亿元,冻结申购资金的规模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除太保刚上市外,其余两家股价已经远远超过上市开盘价。
保险股究竟好在哪里?
王小罡认为,中国保险业正站在上升周期的起点,行业前景很好,在未来还有20年成长期。目前国内四大保险公司占据整个保险市场将近70%的市场份额,投资这几个龙头保险公司,就相当于分享了中国大部分保险市场的增长。另外,去年以来几大保险公司的业绩明显提高,二级市场的收获也会相应得到较好回报。
平安证券分析师邵子钦说,结合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保险业发展经历,从保险业的发展曲线来看,现在的中国相当于1940年代的美国,1960年代的日本,也和1980年代中国台湾地区的保险业发展水平相类,正处于上升周期的起点。如果保守地假设未来14年新业务增长率为10%—15%,这也将给保险股的估值以足够的安全边际。
她认为,保险股兼具稳定增长和投资弹性两大属性。寿险行业具有零售金融特点,风险相对分散,业务增长周期较长,受经济周期波动较小。另一方面,寿险行业还具有负债规模大和周期长的特点,它与资本市场投资回报率密切相关,在加息周期和资本市场大发展的背景下,寿险公司的投资回报率水平会逐步提升,而且具有很好的牛市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