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巨灾风险保险机制,将有望在年内启动研究工作。从日前召开的“中国保险业创新与发展论坛”上传来消息。
据复旦大学保险系主任徐文虎透露,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要求研究机构就巨灾保险机制拿出建议。他表示,复旦大学已经做了相关研究工作,并撰写了两份报告,分别上交至国家有关部门和上海市政府。谈到巨灾理赔,徐文虎表示,有两种模式可以考虑。一种是利用现行的保险制度,国家给予一定的政策和其他支持,信赖保险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另外一种模式是由国家发动,以保险为主,各有关机构共建的混合模式。
此外,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研究基地也在近日发布的《危机管理研究通讯》中也表示,应对汶川大地震,中国应研究建议政策性巨灾风险保障机制问题,以提高巨灾风险应对能力。文章称,国家应利用财政资金作为种子基金,通过财政拨款、特定巨灾公债、社会资金和保险费用等方式,建立巨灾保险基金。
与此同时,多家保险公司也发表了对建立巨灾风险保障的看法。合众人寿总裁助理曾海燕表示,保险公司在推出相关产品时,要使价格相对低廉,以保证更多的人购买;另一方面,巨灾保障产品还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比如,地震多发区应多买一些地震保险。另外,曾海燕还表示,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拨款,发行公债、彩票,设立地震、洪水以及冰灾巨灾的基金等方式,对巨灾保险进行有效补充,为巨灾保障提供资金支持。
另外,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品牌宣传部副总经理盛瑞生则认为,在巨灾保障方面,首先要靠机制;其次,保险公司也应该建立完善相关产品体系、服务体系和渠道体系,做好理赔的各种前端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