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专攻投连险的瑞泰人寿宣布将正式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拓宽完善产品线,增加盈利渠道。这是瑞泰人
寿继2008年推出万能险产品、 2009年推出附加保障型产品后的又一次战略调整。
短短6年间,曾经定位于 “高端客户与投连险”的瑞泰人寿已然物是人非:中方股东由北京市国有资产公司变
为国电资本控股公司,外方股东由瑞典斯堪的亚公共保险变为英国耆卫集团。 “从股权结构看,瑞泰人寿已经完
全是一家新公司了,战略调整乃顺势而为。不过,在专业向多元的转变中,更多反映出业绩和盈利不达标的无奈!”
本刊顾问、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教授如是指出。
业绩起伏
2004年,瑞泰人寿高调进入国内寿险市场,“只专注于投连险”的战略定位大有破釜沉舟之势。虽然开局难免
磕磕碰碰,但彼时的瑞泰人寿显示出培养投连险市场的足够耐心,通过国内银行、基金公司、财务顾问公司等 “
高端”渠道销售投连险,还几次请来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瓦尔德内尔介绍理财观念。
专注的定位,渠道的搭建,加上资本市场的借力,瑞泰人寿很快取得收获——2006年,瑞泰人寿年保费收入超过
5亿。 2007年,瑞泰人寿年保费收入达到18.6亿,较开业时增长了15倍。
时任瑞泰人寿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应松表示,虽然保费规模还很有限,但公司的专业优势就在于:为客户提供保
障的同时,提供更有竞争力的收益,这是公司发展的立足点。
计划赶不上变化。 2008年资本市场开始走低,投连险销售也应声而落,瑞泰人寿年保费收入跌到3.6亿元。
2009年情况虽有所好转,但盈利状况堪忧。《2010中国保险年鉴》统计数据显示, 2009年,瑞泰人寿保险业务收入
7.08亿元,退保金4.4亿元,净亏损5570万元。
在上海市场上,瑞泰人寿同样经历了业绩的过山车。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瑞泰人寿
上海分公司保费收入仅为95.62万元,市场排名末座,其中投连险保费收入仅84.73万元。
这样的成绩单和公司刚进入上海市场时的 “半年1.5亿元”有着太大差距。
三度转舵
“考验瑞泰人寿投连险专业化道路的不仅在于跌宕起伏的业绩。无论是资本市场的震荡格局还是保险行业结
构调整的主旋律,都使得投连险难以成为保险销售的主角。”郝演苏分析认为。
“在新会计准则下,投连险需进行保费分拆,分红险则绝大多数能计入保费,万能险经风险测试后不能满足重
大风险进行保费分拆。由此,投连险保费计入比例很低,这使得瑞泰人寿的业绩从数字上看较为惨淡。”瑞泰人寿
上海分公司相关人士表示。
于是,调整在所难免。2006年,瑞泰人寿外方股东瑞典斯堪的亚公共保险被英国耆卫集团收购,耆卫集团相关高
管对瑞泰人寿定位于投连险的看法是——公司致力于提供高品质产品,并不是说只专注于投连险,公司的核心业务
就是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公司会一方面关注投连险,同时也继续不断拓宽产品种类。
2008年7月,瑞泰人寿推出两款5年期万能险,以期在投连险困顿的形势下,用万能险弥补公司业绩的急剧下滑
。“万能险仍属于投资型产品,它的推出可以丰富公司的产品线,瑞泰人寿使客户财富保值增值的长期目标并没有
变。”
2009年3月,瑞泰人寿推出6款保障型附加险,包括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女性险、定期寿险,基本上覆盖
保障型险种的各类领域。 “投资型险种也是要建立在具有较为全面的保障基础上的,附加险费率较低有更大的优
势,购买投资型保险的客户可以通过附加险的方式将投资和保障功能更好的结合。”
对于产品转舵,瑞泰人寿给出了上述2种很好的解释。不过,当今年瑞泰人寿完成中方股东的变更后,新股东方
再不愿如此辛苦的为 “专业”两字打圆场。瑞泰人寿董事长邵国勇表示,公司尤其要补上传统险业务这块 “短
板”。这意味着 “以高端投连险进入中国市场”的战略将被发生变化。
中方主导
合资寿险逐渐由中方股东主导经营权的趋势在瑞泰人寿身上再次得到体现。此前,光大永明人寿率先转制并
取得业绩的重大突破,海尔纽约人寿、信诚人寿以及银行系保险公司都在等待借助中方股东的资源实现业务补给
。
事实上,当瑞泰人寿外方股东耆卫集团最终选择与国电资本控股联手,自然看重了其背后国电集团的庞大资源
。公开资料显示,国电集团业务遍布全国16个区域,拥有13个特大型子公司,截至去年底,资产总额达4188.6亿元。
可以想见,业务多元化之后,国电集团员工的人身险、养老险等业务对瑞泰人寿将可能是一个 “重量级”的保单
。瑞泰人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洪令德已经表示,在销售渠道方面开拓电话营销和团险,搭建多渠道、多产品线发展
的架构,并借助国电的品牌和市场影响力及国电自身的资源发展公司业务,力争实现 “3年盈利”。
瑞泰人寿已经踏上了新的发展道路,在 “专业”遭遇挫折,业绩面临压力的态势下,另辟蹊径的道路难以追究
对错。事因难能,所以可贵。当专业保险公司的名头逐渐成为装饰的头衔,要为生存而不断调整时,恰恰折射出的
是整个保险行业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