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0日,2009中国保险业年度风云榜颁奖典礼正在举行,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同时获得“年度最具发展潜力”和“年度最具社会责任”两项殊荣,是参与评选的几十家保险公司中为数不多的同时获得两项荣誉的保险公司,这是业内对成立仅五年的中国人保健康的肯定。
五年,对一个专业健康保险公司来说,还只是刚刚起步。而这五年,中国人保健康一直走在探索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的前列。按中国人保健康党委书记、总裁李玉泉的说法就是,“中国人保健康始终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视创新为推进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用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方法抢抓机遇,赢取发展空间。”
开创健康险专业化经营先河
从运营管理体系,到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国人保健康一直围绕着“健康保障+健康管理”的专业化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今年2月2日,中国人保健康北京分公司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同签署“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人保健康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项目,成为新医改正式实施后国内首个横跨医、保两大领域的“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解决了长期以来医、保资源无法共享的历史性难题。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依托各自资源优势,围绕风险管控、数据分析、健康管理等多方面开展深层次长期合作,为保险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向中国人保健康开放了所有可预约的专家挂号资源,为人保健康客户有效缓解了“挂号难”问题;通过共有的网络平台,人保健康客户可第一时间查询诊疗结果,大大节省了候诊时间等等。这一“共同体”模式,开创了商业保险机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首个“一对一”的深度合作模式,成为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在新医改背景下探索公共健康保障服务的新尝试,也是中国人保健康在专业化道路上的全新尝试。
中国人保健康成立初期,就认真分析了我国国民健康保障需求特点,在国内率先提出并确立了“健康保障+健康管理”的专业化经营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中国人保健康从运营管理体系、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都体现出“健康保障+健康管理”的专业特征和内在要求,并在实践中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
在营运管理体系上,针对健康保险专业服务要求高、风险环节多、管理难度大的特点,中国人保健康加强了与国外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建立了运行稳定、便捷高效的专业化运营管理平台;建立了由呼叫中心、网站、短信、柜面等组成的全方位的客户服务平台,构建了大集中与适度授权相统一的核保核赔管理体系。
产品体系上,在充分研究客户需求、深入把握疾病风险特点的基础上,中国人保健康积极探索在健康保险产品中融入健康管理元素,开发不同层次、个性化的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的综合保障计划,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多元化保障需求。目前,中国人保健康在售的89款产品涵盖了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等健康保险全部领域,是覆盖了全部健康险品种的保险公司。
比如中国人保健康开发的长期护理保障型产品、以主险形式销售的团体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产品、具有首年保证续保功能的产品,较好地满足了客户的保障需求,体现出高含量的专业技术,开辟了健康保险新的业务领域;对于社保补充等核心业务领域,中国人保健康开发了框架性的系列专属产品,满足和适应了各地社保政策的差异性。
在服务体系上,中国人保健康通过对健康保险经营规律和发展模式的探索研究,初步建立了“事前健康管理、事中诊疗监控、事后赔付核查”的“三位一体”的医疗风险控制机制。
在疾病发生前,加强对客户健康状况的监测、分析、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改善计划,持续跟踪促进计划的落实,努力提高客户的健康水平,降低疾病发生率;在客户就医过程中,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强化对医疗行为的监控和干预,降低和减少过度医疗行为;在赔付核查阶段,对客户医疗费用支出的合理性进行全面细致的专项审核,剔除不合理成分;对一些重大疑难案件,进行专门的调查核实,有效控制道德风险和超额赔付。
“我们必须将专业化建设,作为关乎公司前途命运的一项战略任务常抓不懈,加快推进专业化建设,丰富发展实践,尽快培育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李玉泉表示。
参与国家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从成立至今,中国人保健康始终坚持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大格局中,积极服务国家医疗保障体系建设。5年间,中国人保健康就为全国8027万人次提供了涵盖医疗、重大疾病等领域的全方位、多层次健康保障服务。
今年3月21日,在中国人保健康辽宁本溪中心支公司,本溪市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长民,现场领取了16000元补充工伤保险补偿金,他欣喜地对记者说,“保险公司提前支付的这笔补偿金,足以让两名因工骨折的职工安心养伤。”
2009年8月,本溪市政府在辽宁省首家启动了职工补充工伤保险试点,中国人保健康本溪中心支公司具体承办这一业务。通过几个月的试点,可以看到,建立职工补充工伤保险对完善本溪市的城镇职工多层次工伤保险保障体系,减轻用人单位经济负担,提高职工工伤保险待遇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盘锦市普通教师冯华的记忆中,印有《大洼县在乡“三老”优抚人员医疗保险手册》字样的红色“医疗本”是父亲生前最宝贝的东西。她的父亲冯福生只要出门就把医疗本揣在包里,从不离身,用他的话说,万一病了也不怕,有了保险,就有人管我了。
2007年起,由中国人保健康盘锦中心支公司承办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险,使盘锦市大洼、盘山两县在乡“三老”人员(指1954年10月31日前入伍的老复员军人、二等乙级以下同期革命伤残军人和同期烈士遗属)医疗保障待遇得到大幅度提高,按照新的保险方案,与新农合对接之后,两县重点优抚对象在保险期内如果因意外或疾病在定点医院住院治疗,保险年度内累计最高报销额高达27万元,实际报销比例为90%。
本溪、盘锦只是中国人保健康协助当地政府承办社会基本医疗保障的两个例子而已。从中国人保健康2006年开始承办与国家医疗保障政策配套、受政府委托的社保补充业务开始,当年就承保项目15个,承保人数275万,承担医疗风险保障金额3300亿元。五年间,中国人保健康承保的此类业务已达到346项,覆盖22个省份的78个地市;共为8027万人次提供了涵盖医疗、重大疾病、失能收入损失、护理等领域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健康保障服务。
在广东、浙江、辽宁、江苏、福建、云南等地,中国人保健康通过政府财政补贴或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结余等筹资方式,为参保群众提供的与基本医疗保障全面对接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医疗救助、工伤、计划生育等补充保险服务,有效放大了财政投入效应,在不增加个人缴费负担的情况下,大幅提高了参保群众的医疗保障额度。
从城市低保人群、重点优抚对象到企业职工,从乡村医生、边疆农牧民到城镇居民,越来越多的鲜活案例证明,中国人保健康配合政府,合力编织的医疗保障网络正逐一覆盖各类人群,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人保健康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