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很多人认为,保险行业并没有什么文化可言,如果说有保险文化,无非是为了赶时髦而已。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还记得2009年,大连保监局举办了全国首届保险文化高层论坛,当时,提出了行业文化的“六要素”,即诚信、责任、合规、合作、大爱、创新。如今两年过去了,当中国保险学会和大连保监局联合举办的中国保险文化建设推进会在大连举行,大连保险文化建设在过去两年中又取得了怎样的进展呢?新商报记者对大连保监局局长朱进元进行了专访。
“两年过去了,我认为,首先是树立了行业文化建设自信。”朱进元表示,保险业由于起步晚、起点低,发展水平和发达程度落后于金融其他行业,加之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行为失范、行业整体形象欠佳,许多人甚至误认为保险行业没有文化。通过开展大讨论,行业明确了文化内涵和目标追求;通过严查重处,行业坚定了依法合规的信心和决心;通过联合政府树百佳典型、评文明窗口,建立了基层管理的标准和自信;通过创新自律体系、建立长效机制,行业效益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行业找到了文化建设的自信。
“其次,我们形成了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我们成立了保险文化理论研究会,连续两年在全行业推动理论课题研究,努力站到行业理论制高点。我们还建立了文化社会传播长效机制,持续开展保险进学校、进社区,广泛深入宣传行业文化。”朱进元表示。
此外,朱进元认为,大连推进保险文化建设不是赶时髦,推动行业文化在基层的传承和落实,行业面貌焕然一新:在维护市场秩序、打击保险诈骗、促进和谐发展等方面,行业的生态环境显著改观;在努力防灾减损、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行业的社会满意度大幅提高;大力推进社会公益服务,保险义工、志愿服务、综治专干等成为行业参与社会管理的新看点,行业的社会美誉度不断上升。“文化建设为大连保险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我们深深感受到行业文化聚气、育人、兴业的魅力,坚定了传承好、发展好保险文化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