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保险业依托培训寻求突破 人才队伍不足影响服务能力 第一,创新保险人才教育培训机制,探索保险企业、院校与社会机构互动互通的人才培育渠道。 第二,强化保险企业员工的继续培训,实现保险从业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第三,利用国际著名保险教育培训机构的丰富经验,推动江苏保险人才培育的国际化。 “中国的保险市场绝对是一个让人家很兴奋的市场,但保险业毕竟是一个知识产业,其存在和发展与否在于你是否拥有足够的高素质人才,只有这佯,才能支撑这个产业未来的发展”。3月18日,在南京大学召开的首届江苏保险人才教育与培训高层论坛上,国际风险管理和保险学院(CPCU)的执行副总裁PeterLMiller博士向他的中国同行提出了这样中肯的建议。 而国际寿险管理协会(LOMA)国际部董事总监JoelV.Basarich博士则更为直接:“中国的保险产业每年有近30%的增长率,其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在人才教育培养的时效上。” 事实上,这两位外国专家的意见并非危言耸听。因为随着中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匮乏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从业人员总数目前已达150万人,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市场的供需之比为1:4,而由于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保险公司不仅对精算、核保、核赔、客服、内部管理等专业人才的技术、要求更高,而且更需要既精通国内市场又熟悉国际市场、既懂保险业务又了解承保标的相关知识、既懂承保又懂理赔的复合型人才。 在这—点上,江苏保险业表现得更为明显。据江苏保监局局长李劲夫介绍,虽然江苏的保险市场规模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但“无论是培育体系、人才现状,还是引人、用人、留人的环境氛围,都和保险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 据了解,自2000年以来,平均每年都有3—4家保险公司以及20家左右的专业保险中介法人公司进入江苏开展业务。而自去年12月11日中国保险市场全面开放后,目前已有多家外资保险公司向监管部门提交了在江苏设立分支机构的申请。他认为,可以预见,今后几年将是江苏保险主体发展的高峰时期,对高素质 保险人才的需求将更加迫切。 而江苏保监局的一项调查表明,江苏全省保险系统从业人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大约有4700人,占在编正式员工的28%。其中保险专业毕业的只有300多人,仅占员工总数的1.8%。“尽管学历和专业并不是衡量人才的全部标准,但这些数据有助于我们客观认识和把握当前保险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李劲夫说。 目前全国大约有40E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设立了保险本科及以上专业,每年保险专业毕业生超过2000人。但江苏省只有南京财经大学在2003年开设了保险专业,加上3月18日南京大学与LOMA、CPCU联合在商学院设立保险人才教育培训和考试中心,整体上来说,江苏的高校保险教育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虽然江苏省保险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但其中的结构性矛盾也比较突出,市场需求强烈的三类人才仍然紧缺。据介绍,第一类是高层次经营管理人习。很多保险企业,特别是处于市场拓展初期的新公司;普遍面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问题。第二类是保险专业技术人才,包括精算管理、风险控制、信息技术、国际保险等方面的人才。第三类是保险营销人才。 “保险人才队伍的整体形象也不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李劲夫认为,“当前保险从业队伍的总体素质是好的,但也有一小部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不高, 专业技能不强, 服务意识淡漠,对保险队伍的整体健康形象产生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降低了人们对保险的信任,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与全同保险市场上的情况相类似,,江苏保险业在人才流动领域也存在着两个漏洞:一是一些保险企业在吸引人才的过程中急功近利的心态比较明显,缺乏长期的人才发展规划;对人才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不够重视,导致人才队伍高流动、低效率、不稳定。二:是同业间恶性挖角的现象显著增多,行业内诚信、和谐的氛围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正因为存在着如此多的问题,3月8日,江苏省内26家保险公司的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5家保险经纪(代理)公司的负责人、江苏省保险学会及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江苏省15所高校金融保险系主任及学术带头人齐聚南京大学,目的就是为了寻求突破口,创建江苏保险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虽然—天的时间并不能解决众多现实的问题,但这次与会的人士仍然达成厂这样三点共识。 第—,保险人才教有培养必须创新机制,探索保险企业、院校与社会机构互动互通的人才培育渠道。保险企业可以与高校共同组建实践教学基地,缩小在校学生保险学历教育与专业技能需求间的差距。高校可以联合保险企业建立保险发展创新或者企业管理领域的研究基地,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校或者专业培训机构还可以根据保险企业的需求,为保险员工提供个性化的继续教育服务。 第二,应该强化保险企业员工的继续培训,通过对保险企业内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教育和培训,实现保险从业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另—方面,保险企业也要努力拓宽视野,吸收和引进业外的优秀人才,为保险业发展提供“新鲜血液”,提升行业队伍的整体活力。 第三,利用国际著名的保险教育培训机构在员工:培训、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丰富经验,推动江苏保险人才培育的国际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