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吴定富出席“北大赛瑟论坛。2005”强调
4月20日,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出席“北大赛瑟论坛·2005”,并发表主题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保险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保险业必须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才能切实承担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历史责任。本届赛瑟论坛的主题为“变革中的稳健: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保险的属性和特点在本质上与和谐社会一致
吴定富指出,首先,保险作为风险转移机制,与和谐社会的基本需要是一致的。保险,这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通过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就可以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减少灾害事故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生产的发展,维护生活的稳定。这正是和谐社会的基本需要。
其次。保险作为社会互助机制,与和谐让会的基本特征是一致的。保险的特点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一人损失、大家分摊”。这种诚信协作、团结友爱的精神,正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追求。
第三,保险作为社会管理机制:与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保险的社会性很强,保险工作的基本内容就是应对各类社会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对人的生老病死进行妥善安排。从某种意义上说,保险经营的过程,就是进行让会管理的过程。如果保险参与到社会各个环节.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可以有效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化安定有序、和谐运行。这正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保险的基本属性和运行特点说明保险所体现和追求的也是一种和谐,本质上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致的。
从四个方面着眼做好保险服务
吴定富强调,充分发挥保险的功能和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需要从四个方面着眼做好保险的服务工作;
第一着眼于发挥经济助推器的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险可以在四个方面发挥支持经济建设的作用:一是提供损失补偿,帮助人们有效转移和化解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风险。据悉,我国保险公司每年为企业提供的损失赔偿上百亿元.帮助许多企业顺利渡过难关。二是提供资金支持。截止到今年3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已经超过了l.3万亿元,主要分布在国债、金融债、企业债等领域,支持国民经济建设。在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方面,保险公司已成为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在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方面,保险公司是银行次级债的主要购买人,持有银行次级债总发行量的30%以上,提高了银行资本充足率。三是促进出口和消费。目前,出口信用保险为130多亿美元的出口和投资提供了收汇保障。为50多项大型中长期外贸及投资项目提供了保险支持。支持的出口占我国一般贸易出口的5.6%。同时.保险在促进房屋和汽车消费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四是为“三农”服务。运用农业保险对农民进行补贴,属于绿箱政策.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发展农业保险,可以对农业实施合理有效的保护,减轻人世给我国农业带来的冲击,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稳定农民的收入。吴定富指出,要逐步建立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多主体经营的农业保险制度框架.努力使保险成为农业保障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着眼于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维护社会稳定。基本让会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是组成一个国家养老与健康体系的三大支柱。我国已经步人老龄化社会,由于社会体系保障不完善,通过大力发展商业性的养老医疗保险,可以有效缓解政府的压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进人民福利。
第三着眼于发挥社会管理功能,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一是化解社会纠纷。大力发展责任保险,用商业手段解决责任赔偿等方面的法律纠纷。此外,随着我国劳动人事用工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入,处理好劳资关系成为新的课题。通过雇主责任保险,协调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劳资纠纷。二是分担政府的责任。目前我国重大的安全责任事故频繁发生,安全隐患也非常多。如果事前要求投保,事故发生了以后,就可以由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可以大大减轻政府的压力。三是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保险公司作为商业性机构,在技术、管理、成本控制、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在一些领域参与政府管理。可以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在国外,保险公司参与公共管理逐步成为趋势。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广泛参与了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发挥在精算技术、网络服务、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降低了成本,控制了风险,使政府减轻了压力。四是引导公众遵循社会规则。
第四着眼于发挥风险转移的功能,提高社会的创新活力。和谐社会应该是能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社会。保险是鼓励和保护社会创造活力的制度安排,通过保险可以有效转移新的风险,解决创新者的后颐之忧,从而促进全社会的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