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中介须齐抓共管
实在没想到,在今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十几位外资寿险公司老总聚会讨论时的最热话题不是年金、团险或同等国民待遇,而是保险中介的管理。
1月7日下午。最初把中介话题抛到桌面的是中保康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何何静芝。“2004年保险中介发展之快值得肯定”,何静芝用寥寥几个字作了积极评价之后,立马转入正题:“速度过快,出现了太多问题。寿险碰到中介的麻烦很多,但比起产险来,那还算小意思。”
2004年,保险中介公司数量猛增,但实力较强的长势平平,变化不大。目前上海只有少数几家中介有自己的营销代理人职场,旗下有几十个业务民。何静芝说,“但连这样的中介都很少。倒是出现了一批私人投资的中介公司,既没有营销队伍,也没有培训体系,全部的招数就是靠佣金来吸引现成的保险公司代理人来兼职展业。”
安联大众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文亮介绍,最近他们在推万能险,“这个产品本身很好,但在银行和中介里运作并不好,除了产品复杂因素外,中介的管理也是问题。”
蔡文亮说,安联大众谈过的很多保险中介都有同样的特点:没有自己的销售人员,要价却很高。
刚刚掌门瑞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一年的曾冬漉总裁认为:现在的中介代理“非常非常地混乱”,“因为瑞泰没有自己的代理人,全部销售通过银行代理和保险中介机构,所以
对中介的管理问题更加敏感。”
曾冬漉认为,现在大部分中介公司都是短线操作。由此导致大量的孤儿保单让她感到不安,“保险中介大量的违规行为会影响整个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
事实上,刚刚颁布不久、今年元旦开始实施的《保险代理机构管理规定》和《保险经纪机构管理规定》,被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是保险中介法规制度日趋完善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可从此次全保会的场面来看,这些来自天南地北、好不容易凑一块的寿险公司老总居然隆重地说起中介的种种不是来,的确凸显了问题的严重性。显然,在他们眼里,光靠两
个规定还是难以见效,中介还需大管。
大管怎么管?
现在看来,还没有系统的主意。
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重文说了一招——那就是绝对不合作。中宏从来没有接触过中介,因为实在“没有S6力”管理这方面的合作。林重文介绍,中介混乱难管绝
不仅是中国内地独有现0c,台湾的情况也是类似,好中介寥
寥无几。
林重文的招数很简单,也很管用,但不是人人都适用。毕竟,通过中介机构销售是保险营销的一个大势所趋。
列席会议的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提出“个人”意见,建议保险公司挑选中介公司合作时应该事先查一查对方的斤两。应该自己多长个心眼。
魏迎宁还说,如果每个保险公司都对保险中介进行严格筛选,不给那些没有实力的中介合作机会,久而久之,自然会避免这种混乱状况。
大管谁来管?
记者在会议现场见到了一次生动的博弈。
十几位保险公司老总原本意见十分一致,就是向列席会议的魏迎宁建议,希望保监会加大管理力度,尤其要对保险中介的资格审批加大力度。有人认为保监会把保险经纪机构的资本金门槛从1000万元降低为500万元人民币会让更多的小中介得到施展空间。
魏迎宁的回答也很明确。法规之外,“保监会很难再多做这些具体的管理”,但他表示,保监会会考虑大家的意见,会把这个工作做到最好。“但现在更需要你们公司自己加强营销队伍的管理,与中介的合作要更谨慎”。
不出意料,意见很快形成了统一:齐抓共管。保险公司要管,保监会也要管。
至于怎么齐抓共管,这回还不可能出来个定谱。但愿能快点,但愿中介问题不会“影响整个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