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业经营 大势所趋一
向银行业进军
向证券业进军
向实业投资进军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金融创新日新月异,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开始出现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态势。与此同时,居民对于理财和金融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的信息技术革命极大地改变了金融业的业态,使得满足客户全面金融服务需求成为可能。金融监管手段和监管技术日益成熟,金融混业中的风险防范已经不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这—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金融业混业经营成为—种国际化的趋势。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部分,参与混业经营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选择。
在国际经济—体化、经济全球化的强大趋势和影响下,国内金融保险市场竞争日益国际化,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潮流给国内金融保险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顺应混业经营的潮流,积极有序地进行保险业经营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加快我国保险业的步伐,实现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是当前保险业面临的—个重要课题。
为什么保险业参与混业经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客户全面金融服务需求
当前,国际金融业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客户为导向的竞争时代。居民对于理财和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多样化,其资产往往需要在银行存款、证券投资、保险产品、外汇投资等金融产品之间进行配置,投保人把资金放在保险公司不仅只是为了风险保障的需要,也有出于委托保险公司进行专业理财的考虑。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各种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对金融资源的争夺成为金融机构之间竞争的焦点。保险业参与混业经营,有利于保险公司向投保人提供“—站式”的金融服务,满足投保人全方位的理财需求,提高客户留存率和忠诚度,并有利于吸引新客户。
保险功能的充分发挥要求
在新的形势下,保险业除了要发挥其传统的经济补偿和资金融通功能之外,在社会保障管理、社会风险管理、社会关系管理和社会信用管理等领域更要发挥出其独特的社会管理功能,积极满足社会需求,大力开展保险产品创新和保险服务创新。而无论是保险产品的创新还是保险服务的创新,通常都产生于保险业与其他金融行业的交叉地带。
防范风险和保持财务稳定的内在要求
在激烈竞争的今天,保险公司自身也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同业竞争的加剧、保险费率的下降、利率水平降低导致的巨额利差损、不可抗的各种灾害导致的巨额赔付等,都可能使保险公司亏损严重甚至破产倒闭。尤其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真正有效的风险防范只能放在各业交叉融合的环境中来考虑,单一的业务结构只能集聚和强化风险,孤立的、单业的风险控制无法收到实际的效果。参与混业经营可以适当分散和防范风险,系统和金面地控制风险。增强保险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此外,保险业主要通过承保和运用保险资金来实现盈利。随着保险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承保利润将逐步降低,并可能产生亏损。以西方国家为例,1975年到1992年的17年中,美国、法国、英国和瑞士等国的非寿险公司承保业务分别亏损丁8.2%、11.6%、8.7%和8.5%。但是这些国家的保险公司仍保持了—定的利润率,这主要是因为保险资金的综合运用产生了较高的回报,弥补了承保业务的亏损。为了提高盈利水平,保持保险公司财务的稳定性,在客观上要求政府放宽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限制,允许保险公司适当参与混业经营。
整合金融资源获得协同效应
在发达国家金融混业经营的初期,银行和证券公司往往更加积极主动,而保险公司则相对低调。这是由于保险公司在资金的吸收和运用这两个环节中具有很强自给能力和拓展空间,形成了保险业在金融休系中的相对独立性。但是,不能因保险公司的相对独立性而忽略多种金融资源和金融业务整合形成的协同效应和巨大的成长空间。近年来,保险业与其他金融行业之间的并购活动表现得非常活跃,成为保险公司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和吸纳更多的金融资源、加快做大做强的主要途径。据统计,从1996年利2002年,金融保险业的并购案就达到6856宗。
应对跨国金融保险集团全方位市场竞争
从保险业来看,已经进入中国和准备进入中国的各国主要保险产品提供商多是大型金融控股和保险集团。尽管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也必须遵守分业经营的规定,但是由于其本质上都是混业的金融控股公司,其混业优势会通过各种安排、以法律所允许的各种方式显示出来,而我国金融机构受政策限制在组织形式,资本、业务、人才、知识方面显然不具有混业的优势,也就是说我国的金融机构并没有享受到与国外金融机构同样的待遇,这将使中国本土金融保险公司在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参与混业经营是我国保险业应对跨国金融保险集团全方位竞争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