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学生保险“保险”
“孩子买保险本来是自己的事儿,可现在却得听学校的。”东阳的陈先生打来电话说,他的孩子去年在学校体检中查出“小三阳”,住院治疗后及时向保险公司打过报告,却不想理赔过程麻烦重重,时隔4个月才拿到不知道如何计算得来的理赔金。
目前中小学普遍办理的“学生平安险”,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记者从一保险公司了解到,“学生平安险”的合同基本上是保险公司直接和学校签订的,保险金在开学时统一收取,保险公司和学生签订的只是一张保险单。
前年,为消除“学生平安险”业务中的弊端,国家保监会出台规定,学校不得以投保人的名义包办“学生平安险”,其投保人只能是未成年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而我市竟出现了一些中学将“学生平安险”进行公开招标的现象。
在采访中,大多数家长表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学校是向哪个保险公司投保的,至于保险合同或保险单,他们根本就没看到过。在家长保险知情权完全被剥夺的情况下,保险自愿的原则自然无从谈起。
由于家长毫不知情,一些霸王条款应运而生。在某保险公司和学生签订的保险单上,记者看到上面只有“投保多少元,相应治疗多少元,公司赔付多少元”,根本没有具体的条款。因此,家长在理赔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保险公司诸如“这些不在我们的赔付范围”“在免责期我们不负责赔偿”等托词,各种索赔纠纷也由此而来。
那么,谁来为学生的保险“保险”?国家教育部有关部门在前年3月曾专门下发有关文件,呼吁尽快建立“全国教育行业风险管理服务体系”,并首次提出以保险中介机构的形式免费为学生家长代理“学生平安险”的投保和理赔问题,让“学生平安险”彻底与学校脱钩。
记者了解到,国家保监会目前已批准了一批全国性的保险中介机构,以代理包括“学生平安保险”等险种的投保和理赔。目前,北京、海南、河南、江西等地学生保险已开始按照这种方式运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关人士认为,我市的学生保险工作可以结合本地情况,适当借鉴北京等地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