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上海保险业三季度依旧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外资险企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上海保监局11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上海保险市场的原保费收入为520.38亿元,同比增加127.04亿元,增幅32.30%,而10月份上海各家外资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为84.26亿元,同比下降17.43%,市场份额缩水至16.19%。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为436.12亿元,同比增加49.72%,市场份额增至83.81%。中、外资市场份额差距进一步拉大。
上海保监局局长助理李峰表示,与中资保险公司相比,外资保险销售主要以银保渠道为主,但最近保监会对保险公司银保渠道“超常规的快速发展”进行“软着陆”调控,并限制保险公司通过银行销售保险产品,加上外资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背景本来就不如中资公司,本地化经营能力不足,业绩自然就下滑。
对于外界关心的金融危机对国内外资险企的冲击,李峰也表示,由于AIG发生风险的仅是其CDS部门,而一般的传统保险业务表现一直很好,故而对其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并没有很大影响,比如美亚财险目前的偿付能力已经达到了300%,远远超出监管要求的标准。而其他一些大家熟知的外资保险公司,如联泰大都会、海康保险等等,由于都是合资公司,以独立法人身份进行财务独立核算,现在均情况十分稳定。
截至10月底,上海保费收入占全国保费收入6.08%,保费规模排名在广东和江苏之后,位居全国第三,预计2008年全年保费收入将达600亿元。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赔款和给付支出也相应增长到153.63亿元,同比增长42.66%。总体而言目前险种结构相对合理,优势险种继续保持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