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盖着税务局章的发票,在北京事业单位上班的王小姐纳闷了:给保险公司业务员交了400元,得到一张正规的480元车船税发票,国家税收真的可以打折?入国库的到底是480元,还是400元?(《中国青年报》2月26日) 应当说,车船税流行打折,肇始于去年9月份,从那时起,北京包括中央各大媒体就对北京车船税讨价还价现象,连续进行“轰炸”,接着,广州、天津等地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纵观有关车船税打折的各类新闻报道,不难发现有一个共性:这厢税务机关三令五申告诫公众,车船税绝不能打折,而那厢车船税打折活动,如火如荼,生意兴隆,而且大部分打折渠道得来的都是正规的税务发票。这意味着,车船税可以打折确实是存在的。 对于车船税打折现象,中央某媒体对笔者进行过电话采访。笔者觉得,车船税打折并不是政府行为,而是一种商业现象,属于保险企业的非法操作。原因是,从今年始,全国部分地区的车船税,将改为随交强险捆绑一起,由保险公司代征代收,所以,部分保险业务员为增加业务量,争夺客户源,推出各种车船税打折的各种优惠待遇(譬如团购等)。而这些优惠,一部分来自税务部门返还给代征机构的手续费,另一部部分则有可能来自业务员自掏腰包,源于保险业务员的业务提成。 现在,令公众不解的是,尽管北京市地税局一再强调除三家金融机构外,其他均为非法代收机构,也确认并没有允许保险公司开始做这方面的业务。但事实上,代收机构不仅存在,而且,一些保险公司已开展了这项业务,也确实有车友通过代收机构缴纳了优惠后的车船税。同时,目前组织团购、代缴车船税的网上报名活动,仍在热火朝天的进行中。 毋庸置疑,保险公司的所作所为,不仅能使保险公司带来可观的收益,而且也能使车辆使用者受惠。但这种打折行为,完全不同于商业促销,很容易引起纳税人对税收的误解,对税收的公正性产生质疑。如果任其打折现象的滋生蔓延,将会严重损害税收的严肃性和公平性。 很明显,笔者觉得,对于车船税打折,绝不能把板子只打向保险机构,尤其车船税打折,所透射出的税务部门“行政偷懒”,更不容忽视。比如,在北京市车船税打折泛滥成灾的将近五个月来,我们很难发现税务职能部门的有所作为,如果说当地税务部门,早点行动起来,严格监管代收网点的非法竞争,对非法竞争的现象或移交给主管部门,给车主提供一个公开透明的纳税环境,或许,这种车船税打折现象早就销声匿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