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仅有37%的在职人士已经开始准备个人退休财富计划,这一比例远低于54%的受访国家平均水平,位列倒数第一。”4月25日,法国安盛集团发布一项调查报告称,2007年,虽然中国在职人士平均每月所做的个人退休金储备同比几乎翻番,但为退休财富做准备的程度在所有受访国家中位列榜尾。
这次调查覆盖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第二次加入此项活动,调查涉及北京、上海、广州、重庆以及天津5座主要城市约2000名调查对象。
准备程度不高
调查显示,与2006年相比,2007年中国人对退休的准备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37%的在职人士开始着手退休财富准备,与2006年相比增长了6%。不过,这一比例远低于54%的受访国家平均水平,位列倒数第一。
此外,在已有退休计划的人群中,开始准备的平均年龄为35岁,比2006年提早了2年;但在受访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五,晚于平均值2年。而已为退休财富做准备的在职人士个人退休财富储备平均每月达到1137元人民币,几乎比2006年的625元翻了一番。
调查称中国人受访者的准备方式依然相对守旧,大多数认为退休收入应该主要由政府来提供,虽然66%的在职人士意识到个人也应该承担退休金筹备的责任,但这一结果在受访国家中排列倒数第四,明显低于平均水平(70%)。
在谈及对退休财富规划产品的偏好时,尽管多数在职人士表示会选择无风险、低收益的金融产品,仍有将近1/4的人更青睐于高收益、高风险的产品,在26个受访国家中排名第四。
未来过度乐观
即便中国人对退休的准备有待提高,但调查发现,2007年中国人对自己的退休生活继续充满着美好的憧憬,与2006年相比甚至更为乐观。
绝大多数在职人士及退休人士认为,他们的退休生活将比父母辈更好;超过半数的在职人士认为,他们的退休收入将不会低于退休前的最后一份收入;超过2/3的人自信,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将高于等于退休前;而80%在职人士认为退休收入将能满足生活需要,这在所有受访国家中比例最高。
本次调查也描绘出中国人理想的退休蓝图:在职人士的理想退休年龄为53岁,这是所有受访国家中最期望“早退”的一族;“旅行”是在职人士退休后最钟爱的活动。但矛盾的是,出于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近六成的在职人士又表示会计划在退休后再从事一份带薪工作。
与在职人士的退休梦想形成鲜明反差的是,退休人士中最常见的活动是“什么都不做”,“中国退休人士成为了所有受访国家中最漫无目标,缺乏生活乐趣的一群”。
“中国人对退休生活的期望值非常高,但如此低的准备程度,难免使美好的退休生活梦想成为‘镜中花’、‘水中月’。而且,如果仅倾向于高收益高风险的产品,也很可能使退休储备金化为泡影。”针对上述现象,安盛集团在华合资公司金盛保险总裁及首席执行官马哲明表达了他的担忧。
马哲明建议,国人应该积极设定生活目标、做好合理规划;做好充足的财富储备;并坚定理性、长期的投资理念;最后寻求具有专业经验的金融机构帮助理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