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则广告称,要举行年度的保险产品评选活动。保险产品也能比出优胜者?笔者仔细读了一下广告的内容,顿生疑惑。
该评选保险产品的广告,分为奖项设置和参选名单两大类。在奖项一栏中,投连险、万能险、分红险、其他类中罗列了最佳收益、最佳读者欢迎等奖项,参选的名单中,各大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闪烁其间。
手拿此页广告,怎么看,也似一则选美广告。一个个产品,犹如一位位妖娆的美女,任读者从三围标准、猫步走态、气质体形等角度进行指点,而后最佳等系列桂冠各有归属,一场皆大欢喜的选美赛到此结束。
但是,保险产品却不是美女。要评的也不是气质、身段是否挑逗人之类的硬件。保险产品,是寓保障投资于一纸承诺中,买保险是对生命深度的一种认知,是为可能发生的风险作预防性准备。在风险尚未发生时,谁能知晓保险产品是如何“创新”?何为“最佳”?
莫非是购买了保险产品后才能体会出其中滋味?想来也不是!在大众的保险意识尚不是很高的现实中,一般市民能买一两种保险产品就是很有保险头脑了,怎能比较出其中的高下来?退一步,即便购买了全部的评选产品,又有谁能说出个中的好与差?优与不足来?
其实,保险产品的评选纯是一种误区。也就是说,保险产品是无法分辨出所谓最佳的。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
首先,不同的保险产品不存在可比性。即便相同的保险产品,从本质上讲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样是投连险,其保障的功能与投资的功能总有高下之分。但这所谓的高下,并不是这款不如那款,而是指各有千秋。如果把各有千秋当作评选的标准,那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其次,从投保人角度看,评选保险产品的孰优孰差,其可信度也是值得怀疑的。因为,投保人买了某款保险产品,并不等于自己就适合这款保险产品。从时下的保险市场看,投保人糊里糊涂买保险产品的绝不在少数。如果就此参加评选保险产品的活动,那么其结论的真实性就很成问题了。由于保险产品很难做比较,因而也就很难做取舍,这无疑也就为保险产品的评选增加了难度。问题是还有不为大多人知晓的一面,那就是:各家保险公司推出的保险产品都需要经保险监管部门审批后方可投放市场。所以,在政府的把关下,不可能会出现同样的保险产品,功能大起大落的现象。也就是说,保险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决定了其功能相差无几,在市场竞争中也不会出现因为产品某方面不足而败下阵来的现象。反言之,某类保险产品之所以广受市场欢迎,大多是因为卖保险产品的保险代理人服务到位或者该保险产品所属的保险公司品牌好。
如此说来,保险产品的优与劣不是评选出来的。服务、品牌、是否适合自己,才是分辨保险产品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