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现在的学习力就是未来的竞争力!玉米田保险学习网为您的成长加油!
网上视频学习
网上音频学习
保险增员秘诀
保险行销秘诀
个人成长秘诀
保险管理秘诀
保险培训秘诀
会员下载频道
客户服务频道
经纪财产频道
保险聚焦频道
保险知识世界
展业服务产品
玉米田开心地
精英会员门店
保险精英论坛
新闻中心 首页
强 力 搜 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阅 读 排 行
优 秀 广 告
会员免费门店申请
网上视频学习
玉米田电子书
推 荐 阅 读
合 作 网 站
 现在位置:首页 -> 城市保险
一万个理由抵不过一个民生
作者:不详来源: 长沙晚报 更新日期: 阅读次数:
文字 〖字体: 〗 双击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社保关系跨地区转续有望实现。日前,《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研究》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完成了课题研究,并上报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相关决策部门。(8月7日《21世纪经济报道》)

  这一消息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立即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民感慨“民生之大计!国民之大幸!”亦有人期盼“尽早完善并付诸实施”尽管还只是一个课题研究报告,但看到打破社保异地转续坚冰曙光的人们,还是毫不掩饰欣喜之情,社保承载的民生之重可见一斑。

  社会保险是国家为劳动者设立的保障制度,使其能够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等情况下获得国家和社会的补偿与帮助。然而,在地区间人力资源流动加快的今天,这一惠民之举却遭遇了异地转续的政策性壁垒。以社会反映最为强烈的养老保险为例,从工作地向户籍地转移时,只能转属于个人账户的8%,而单位缴纳的20%将无法转移到异地。这就意味着许多人在异地参保后,一旦回到老家生活,将无险可享。

  异地转续的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社保政策的公信力,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在流动最为频繁的2.1亿进城务工人员中,基本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仅为15%。尤其当面临工作变动时,不少人宁愿放弃此前积累的养老保险指数,也选择退保领取现金。据统计,在深圳2007年共有493.97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退保的人数就多达83万人。

  近年来,关于社保异地转续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前不久广州市社科院发布的《广州社会状况公众评价调查报告》中,64%的受访者表示最为关心“工作变动时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这一数字比2005年上升了15.5个百分点。

  然而,民意迟迟未能得到有力的回应,有关部门似乎也有一肚子苦水。一方面,我国养老、医疗等保险制度被分割在2000多个统筹单位,个人缴费比例不一,保障水平不一。同时,政府统筹加个人账户的“中国式”社保模式,以及“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又使得社保异地转续牵涉地方利益的博弈与分配。在现实操作中,许多地方都出台了“土办法”,只愿转出,不愿转入。此外,还有官员称,中国参保者太多,要想建立全国社保网络,仅录入相关人员各项数据就比较漫长……

  体制的种种原因,技术的重重因素,编织成一张无形的网,将社保困在网中央。然而,任何理由并不能成为我们回避问题的借口。社保是劳动者应该享受到的国民待遇,这一福祉不应因跨地区流动而改变。国家和政府所要做的,就是为民众撑起保护伞,使其在和谐社会的羽翼下安居乐业,快乐生活,而不能因地方和部门的小利益,而使得群众的大利益受损。从这一点上看,积极破解社保异地转续难题,体现的就是民生为本的精神。

  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难免存在原有体制机制与公众需求不相符的地方。然而无论改革存在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要迎难而上,着力解决。因为,纵然有一万个辩解的理由,在民生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

 上篇文章: 保险公司苦觅揽才良方

  下篇文章:已经没有了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问题咨询 | 合作代理 | 软件下载 | 注册帮助 | 汇款方式
  玉米田版权所有,受法律保护 粤ICP备05047055号
  Email:ymt@ymt-mdrt.com 电话:020-84588202 传真:020-34500159
  玉米田服务,只要您高兴
网络实名:玉米田 通用网址:保网  中文域名:www.保险网.com  域名:www.ymt-mdrt.comwww.bx365.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