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车主通过各种手段骗保,让保险公司十分恼火。
不少人会因为保险公司的诸多“免责条款”而痛斥其善于“钻空子”。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会“钻空子”的保险公司很多时候也会遭遇骗保。近日,阳光保险公司东莞分公司的业务经理吴卫民称,近期其公司遭遇了几起车主骗保的事件。
太平洋保险公司东莞分公司的何经理告诉记者,“如果这些车辆连续出事,很有可能是骗保心理所致。”据其介绍,去年其公司接受了很多类似案例,其中60%遭到拒赔。
“一些新手基本功不扎实,在路况不好的地段行驶或者遇上台风暴雨之类的坏天气,容易手忙脚乱,发生事故。”吴卫民称,新手上路出险并不奇怪,但一些老车主也频繁地出事故,“其中有不少是想骗保的”。
尽管这样,保险公司还是防不胜防,“骗保专业户”们有许多骗保高招,而部分修理厂正是他们的“帮凶”。
“看起来骗保的车主能够获得更多的理赔金,但在很多情况下,多得的这笔理赔金往往装进了修理厂的腰包,投保人得到的仅仅是实际损失的部分。”吴卫民告诉记者,虽然目前东莞有维修行业协会在做一些监管,但是维修厂良莠不齐,帮助车主做假骗保还是常有之事,尽管保险公司会有一些有针对性的规避风险的措施,但是很多时候还是难以招架。一些时候,保险公司可能明知道是骗保却不得不赔偿。
吴卫民提醒车主,不要因为贪图保险费的一点小便宜而故意损坏车辆,即使能蒙混过关骗得保险理赔,车主拿到手也并不多,而若爱车因此出问题,就更得不偿失了。
■车主骗保伎俩
1、通过修理厂报高车损定价。
“有个车主的哥哥是修理厂老板,且那家修理厂是有定损资格的。这个车主每次出事故几乎都会抬高定损的价格。”吴卫民告诉记者,发生事故后把车损的价格定高是很多骗保车主常用的伎俩。一些小事故几百块钱就能修理好的,但修理厂有时候会定到超过2000元,事后,车主和修理厂再私分超过维修车辆那部分的钱。
车主通过这种方法来挽回保险免赔的一部分损失;而修理厂也从中受益,因而对事故车乐此不疲,甚至经常发生修理厂为争夺事故车而争吵甚至打架的事件。此外,一些有定损资格的修理厂经常在停车场派发卡片,主动拉拢车主,一旦出了事故就将车拖到他们的修理厂。
2、重复索赔获小利。
很多人自己开的车被别人撞了,如果是对方的全责,对方投保的保险公司会赔偿损失。但往往一些车主拿到赔款后将车拖到修理厂,让修理厂给车造成自己负全责的事故迹象,再到自己投保的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从而获得两份理赔金。
3、造假事故。
车主打电话称车出了事故,理赔员赶到现场发现车大灯或者保险杠等被撞坏了,但事实上这保险杠并不是这辆车上的,而是另外装上去的一个旧的破保险杠,车主伪造事故骗取理赔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