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现在的学习力就是未来的竞争力!玉米田保险学习网为您的成长加油!
网上视频学习
网上音频学习
保险增员秘诀
保险行销秘诀
个人成长秘诀
保险管理秘诀
保险培训秘诀
会员下载频道
客户服务频道
经纪财产频道
保险聚焦频道
保险知识世界
展业服务产品
玉米田开心地
精英会员门店
保险精英论坛
新闻中心 首页
强 力 搜 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阅 读 排 行
优 秀 广 告
会员免费门店申请
网上视频学习
玉米田电子书
推 荐 阅 读
合 作 网 站
 现在位置:首页 -> 保险热门话题
对“灾后保险热”的冷思考
作者: 孟敬芝 来源:中国保险报 更新日期: 阅读次数:
文字 〖字体: 〗 双击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几乎每次灾难过后都会引发老百姓对保险的火爆需求。从2010年国内发生的两次特大灾难事故看,“8·24伊春空难”让航意险火了,最近的上海“11·15火灾事故”势必会引发对家财险需求的迅猛增长。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保险公司来说,保险需求的增加当然不是坏事,但如果保险需求只能由一次次的灾难来拉动的话,这种代价是巨大的。“灾难过后保险热”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冷静思考。

  首先,保险产品与服务质量需提高。保险同其他商品一样,可以满足消费者某种偏好与需求,但是我国居民对保险产品的认可度一直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保险产品的供给者即保险公司没有将保险的特性——保险的保障功能恰当地展示给老百姓,多是偏重保险在投资理财方面的宣传,致使许多消费者在寻求保障时首先想到的不是保险而是其他途径;另一方面,保险营销员的误导行为以及保险公司理赔时不恰当的处理行为等,都给保险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先前对保险资源的肆意开发严重破坏了行业的生态环境。随着消费者法律意识与维权意识的提高,保险业粗放式的发展已经很难适应目前的消费者市场。为恢复保险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充分实现保险产品的价值,保险业可以从产品开发、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上做文章,开发真正满足老百姓保障需求的产品,通过正当的渠道和途径做好产品宣传与销售,最后还要对售出的保险产品进行跟踪服务,帮助客户防灾防损,做好客户的理赔服务工作等。

  其次,应加大保险中介的作用。在国外,一个人没有保险是很恐怖的事情。而在国内,相当一部分人暴露在零保险保障的风险中,这并非我国人民不需要保险。“灾后保险热”的现象充分说明,老百姓对保险需求是很旺盛的,但是很多时候人们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保险,以及如何买保险等等。于是出现了保险的潜在需求巨大而实际购买量小的反差。在国外,保险公司很少与消费者直接接触,大量的保险交易都是通过保险经纪人来完成的。目前,我国的保险中介市场虽然主体很多,但发挥的作用却不大,大多数保险经纪公司都在做批发业务,对于直接面对老百姓的零售业务开展得很少,而这一块却是真正需要中介咨询、需要保险保障的巨大市场。当前,渠道创新对保险业的发展尤其重要,保险中介公司可以尝试将网点驻扎到各个居民区,专门提供保险咨询与代理业务,并将服务渗透到居民生活当中,积极参与到小区物业防灾减损、风险管理等服务当中,真正起到连接保险供给方与需求方的重要桥梁作用。

  最后,保险公司评价标准应多角度。保费规模是可以直观反映保险公司业务发展快慢的一项指标,但由于保费并非保险公司的资产,而是一种负债,单以保费规模来评价一家保险公司发展的好坏过于片面,而且容易引起公司之间为了追求保费增长,只抓数量不顾质量地恶性竞争,不利于保险业的长期发展。尽管我国保费收入逐年递增,但每当灾难过后,能得到保险保障的人却占很小一部分。通过此次上海火灾可以发现,即便在生活水平很高的上海,保险保障的覆盖面依旧不高,靠灾难引发的保险热再次将我国保险业置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保险公司除了具备一般企业的营利性之外,还具有保障民生的社会功能,因此,保险公司在追求保费增长的同时,还应当将其提供的保险保障覆盖面作为一项评价指标,从而引导保险业朝着更加利己惠民的方向发展。

 

 上篇文章: 提高保险公司服务水平 实现行业永续发展

  下篇文章:已经没有了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问题咨询 | 合作代理 | 软件下载 | 注册帮助 | 汇款方式
  玉米田版权所有,受法律保护 粤ICP备05047055号
  Email:ymt@ymt-mdrt.com 电话:020-84588202 传真:020-34500159
  玉米田服务,只要您高兴
网络实名:玉米田 通用网址:保网  中文域名:www.保险网.com  域名:www.ymt-mdrt.comwww.bx365.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