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下午,上海胶州路上的一幢28层公寓住宅发生特大火灾,截至16日已导致53人死亡,另有70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此次火灾再次暴露出保险缺失的问题。
上海保监局17日向媒体通报的数据显示,已有的保险理赔包括三类:其一,太平洋财险承保了社区综合保险,每次事故限额家财险300万元,人身险100万元,社区公众责任险100万元。其二,3家财产险公司接到6件家财险报案,保额74.67万元;房贷险报案1件,保额62.7万元;车险报案3件。其三,有8家寿险及养老险公司确认身故客户3名,保额合计203.1万元,受伤客户13名,失踪客户6名。
初步的理赔金额在后续报案中还会增加。然而,从上述数据来看,火灾受害者通过保险获得的损失补偿较为有限。社区综合险是上海近年推出的一项政府实事项目,包括“社区居民住宅及公共设施火灾责任综合保险”。在这样一场特大火灾中,面对如此多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把500万元的理赔分摊到156户440余居民中,显得“捉襟见肘”。仅据媒体的初步估算,该公寓的房价为2.6万至3万元/平方米,火灾造成的房产损失接近5亿元。单靠社区综合险难以织起社区“安全网”,保险的保障功能还有待挖掘。
事故中,最能弥补损失的保险产品之一是家庭财产险。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家财险对房屋、房屋装修及室内财产都可投保。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居民房产价值不断升高,家居装潢日趋高档,家庭财产逐年增多,购买财产险的居民却越来越少。北京保监局公布的2007年数据表明,投保家财险的家庭只占总数的1%左右。有专家坦言,由于家财险不包括盗窃险、自行车险及机动车险,且火灾发生的概率较小,近年购买的家庭非常少。
“家财险的投保率很低,主要因为居民的保险理念不强。”业内人士分析道。实际上,并不能把责任简单归于居民缺乏保险意识。据今年6月央行发布的《2009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由于保费收入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国已有6个省区市的保险深度突破4%,其中之一便是上海。可见,家财险的购买占比下降并非居民远离保险产品,而是保险公司有待检讨其产品是否适销对路。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着火的胶州路公寓正在进行外墙节能改造工程。初步查明,该起重大火灾事故是由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的,起火部位位于大楼10层左右,脚手架首先起火。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与包着尼龙网脚手架的大楼,两者看似巧合,却引出另一个思考,即这个改建工程有没有投保,以及是否有相应的建筑工程险可供规避风险。假设有这样一项投保的话,得到的补偿恐怕远不止现有的金额。而且,投保工程险还将有保险公司参与工程的风险管理及监督检查,作为第三方力量来防止工程中违规行为的发生。截至17日,相关部门没有披露该改建工程的投保情况。
在我国发生的重大灾害性事故中,保险缺失是个老问题,无法获得到位的保险理赔,无异于遭遇一场“次生灾害”。
上海胶州路公寓特大火灾灼痛了每个上海市民的心,但不能让保险缺失成为永远的伤痛。特别是对事关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建筑工程,应该采取强制购买保险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