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消防官兵正对“11·15”失火大楼进行勘察。目前该大楼的整个外立面、脚手架、烧毁的门窗以
及外墙都存在脱落的危险。有关部门近期将对胶州路和余姚路进行防护设施的施工,以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遇难赔偿:包括一次性死亡赔偿65万、政府综合帮扶和社会爱心捐助31万
受伤受灾:按伤残赔偿、政府综合帮扶、爱心帮扶等方面获得赔偿和救助
房屋赔偿:按照“市场价格、全额赔偿”的原则进行
财产理赔:由受灾居民自主选择、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为依法赔付提供依据
11·15遇难者每人获赔96 万房屋按市价全额赔偿
截至23日下午3时,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58名遇难者中的57人身份已经得到确认,还有1名男性
遇难者的身份正在确认中。在市政府昨日举行的“11·15”大火第二次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获悉,每位遇难
人员将获得约96万元的赔偿和救助金。
对于火灾中受伤、受灾的人员,将分别按伤残赔偿、政府综合帮扶、爱心帮扶等方面获得赔偿和救助。房屋
赔偿问题将按照“市场价格、全额赔偿”的原则进行。财产理赔问题将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居民自主选择,
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受灾居民家庭财产评估,为依法赔付提供依据。
遇难人数确定为58人
公布遇难者名单首先需征得家属同意。根据目前征求意见的情况,超过三分之一家属不愿公布。
静安区区长张仁良解释说,在每位遇难者获得的96万元中,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一次性死亡赔
偿约65万元,另有政府综合帮扶和社会爱心捐助等31万元。同时,非本市户籍遇难人员和本市户籍遇难人员按同
样标准处理。
而对于遇难人员的确切人数,市府新闻发言人陈启伟补充说,事发后,静安区街道亲友申报因火灾失踪的人
数为56人,另有2名遇难者由家属送往医院后死亡。两者相加的人数与DNA检测的遇难者人数吻合,均为58人。其
中男性22人、女性36人。截至目前,通过DNA比对、家属确认等方式,57名遇难者身份已得到确认,还有1名男性
遇难者身份正在进一步确认中。
根据这位男性遇难者遗体所在房间的位置及与他有法律关系的当事人遗体的位置,初步判断可能为日籍人员
,而且事发后有关部门也申报了一位日籍人员失踪,最后确认还需要DNA比对。目前,其在日本亲属血样已经空
运来沪作DNA比对。
当被问及遇难者名单公布问题,陈启伟说,要公布遇难者名单首先需征得遇难者家属同意。根据目前征求意
见的情况,超过三分之一的家属不愿意公布遇难者名单。“我们的考虑是尊重他们的意愿。”他强调说,上海方
面已于前日晚将遇难者名单正式上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国务院调查组。
财产清理工作首先进行
将委托上海权威评估机构对过火大楼的安全性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出来后再决定大楼的用途。
除遇难者外,受伤、受灾人员也将分别按伤残赔偿,政府综合帮扶、爱心帮扶等方面得到赔偿和救助;房屋
赔偿问题将按照“市场价格、全额赔偿”的原则进行;财产理赔问题将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居民自主选择,
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受灾居民家庭财产评估,为依法赔付提供依据。
“按照财产理赔程序,我们首先要进行受灾居民的财产清理工作。”张仁良说。
清理工作结束之后,政府部门将委托上海权威评估机构对过火大楼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待评估结果出来以后
再决定这幢大楼的用途。目前该大楼的整个外立面、脚手架、烧毁的门窗以及外墙都存在脱落的危险。有关部门
为了更好地保障行人和车辆的通行安全,近期准备对胶州路和余姚路进行防护设施的施工,以确保今后行人和车
辆的安全。
相邻两楼尽快安排回搬
进行外墙清理,评估后尽快安排居民回搬。后续实施方案,将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和建议。
据张仁良介绍,胶州路718弄2号、常德路999号的居民回搬工作,目前正在有关部门指导下有序推进。由市
建交委组织相关单位对上述两幢楼房进行外墙清理等工作,并成立专家组进行评审评估,尽快安排居民回搬。两
幢楼房后续实施方案,将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优化完善,并抓紧推进实施。
陈启伟表示,市建设交通委已指定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进行结构安全性检测,检
测结果还将经过专家评审,整个工作需要一周左右。市建设交通委初步拟定了相邻大楼的处理方案,方案对外墙
处理、门窗改造、屋顶处理等都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要求。对两幢大楼已用的聚氨酯材料将予以铲除。
对于相关责任人的追究,陈启伟表示,国务院调查组目前还在上海进行调查工作,一旦调查结果出来,将第
一时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