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美国国际集团(AIG)旗下的亚洲人寿保险公司友邦保险(AIA)(下称“友邦保险”,
01299.HK)正式在港挂牌上市。受益于全球资本流动性泛滥及中国强劲经济成长速度,香港恒生指数近期
表现强劲,令友邦保险IPO也“水涨船高”。
据其招股文件显示,友邦保险此次募集额度达到1383.29亿港元(约178.31亿美元),如果算上超额
配售选择权,最终筹资额将超过200亿美元。这一额度不仅远超中国工商银行2006年创下的总集资1200亿
港元的“股王”纪录,而且成为港股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宗IPO。
但在这次IPO盛宴中,一向不会放过赚钱机会的中资机构却鲜见身影,原因何在?
“争食”友邦
根据友邦保险发布的招股文件显示,公司于10月17日宣布启动在港上市计划,并将每股招股价定在
18.38港元~19.68港元之间,在发行的所有股份中,90%为国际配售,10%为公开发售。
友邦保险此前向港交所提交的公告显示,公司最终定价为19.68港元/股,即指导价格区间的上限。由
于承销商悉数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公司新股发行数量增至80.8亿股,筹资额达1590亿港元(约205亿美
元),成为香港“新股王”。
据了解,友邦保险原计划在香港公开招股于10月18日开始,10月21日结束。招股定价预计于10月22日
公布,10月29日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市场。但由于市场需求强劲,投资者认购友邦保险非常踊跃,友邦保
险的母公司美国国际集团已提前2天截止机构投资者的认购,以便有富余时间分配IPO股份。
据招股文件显示,此次引入的基石投资者总共斥资19.2亿美元(约149.76亿港元)认购股份,包括科
威特投资局、香港国浩集团通过旗下4个子公司认购、马来西亚国有退休基金、香港九仓主席吴光正、香
港新世界发展主席郑裕彤通过周大福以及新创建认购。
此外,AIG最大的民间股东基金Fairholme有意认购10亿美元友邦保险股份。英国保诚保险集团亚洲子
公司也参与了此次认购。友邦保险的国际配售部分目前已获得近10倍的国际认购。
“赎身”有望的AIG
友邦保险IPO受到追捧,最高兴的莫属母公司美国国际集团。
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闭,全球金融危机一触即发,当时的美国国际集团命悬一线,由于被认定为
“大得不能倒下”,4次接受美国政府提供的总额高达1823亿美元的贷款。
10月初,美国国际集团和美国政府就退出计划达成一致。根据该计划,美国国际集团将在2011年初偿还所
欠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借款,同时美国财政部也将采取措施,开始出售所持美国国际集团的多数股权。
根据这项退出计划,通过友邦保险IPO和出售另一个海外子公司获得的资金所得将用于偿还纽约联邦
储备银行200亿美元的抵押债务。
也就是说,友邦保险今后增发新股的所得,可能将直接归美国财政部所有。
目前,部分债务距离清偿大限仅剩数月。为了免于变身国有企业,美国国际集团不得不加紧处置旗下
资产,筹钱还债。
而友邦保险是其获得资金的关键。此前,美国国际集团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曾表示,在友邦保险IPO成
功和出售旗下美国人寿保险公司之后,公司已基本有能力如数偿还政府援助资金。
“犹豫”的中资机构
在证券市场,有人欢喜就会有人愁。
友邦保险这种“替母还债”的初衷不仅让基金经理们表示出了担心,还使得一向不会放弃任何赚钱机
会的中资机构显得很是犹豫。
基金经理担心的是友邦保险把所有资金全部用来还债就不能对公司业务进行必要扩张,这必将影响股
价的走势进而影响投资则的收益。
而中资机构从开始坚决不参与友邦保险的投资到现在的模棱两可,则显得很是诡异。据了解,在招股
期间,基石投资者全部来自境外的消息曾让市场猜测中资机构可能缺席友邦保险此次香港IPO。
8月底,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就曾表示,至于中国人寿是否参与友邦保险在香港IPO,将视友邦保险的
发行条件和定价机制,进行审慎地研究后再行决定。
然而,一位在港券商的分析师告诉记者,最新的消息是,包括中投、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泰康保险在
内的中资机构都表达了投资兴趣。
此前,另有分析人士表示,中资机构并非对友邦保险不感兴趣,而是由于此次友邦保险IPO基础投资
者并不享有价格折让,所以不想早早参与其中。
对此,上述分析师认为,不仅仅是对价格上的考虑,“一开始中国企业不愿意介入可能是出政治上的
原因,它们不愿被认为是间接替一家美国公司在还债,但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利润很高,所以它们不愿
意被排除在外。”
该分析师透露,中国人寿和泰康人寿已加入认购友邦保险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行列。
友邦的“中国故事”
据了解,友邦保险拥有内地首张外资保险经营许可证——且是迄今唯一外资保险公司独资寿险牌照。
尽管如此,友邦保险目前在内地寿险市场上的占比尚低于10%,目前业务主要来自香港、泰国、新加
坡、韩国等市场。
分析人士指出,在港股的融资热潮中,可以发现具有“独特故事”的企业往往更易受到市场追捧,而
友邦保险则运用了未来将大力挖掘中国市场的“故事”赢得了多数投资者的青睐。
在友邦保险香港的招股说明会上,公司执行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杜嘉祺曾这样表述:中国庞大的经济体
、高增长GDP和庞大人口,加上寿险市场最近的高增长、2009年仅为2.3%的渗透率,意味着中国寿险市场
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杜嘉祺认为,亚太区是未来公司的重要市场,预计该区未来五年经济增长不少于10%,“友邦保险业
在亚太区渗透率低,未来将透过自然增长,增加中介人分销网络,以及在内地二、三线城市发展。”
另据消息显示,在友邦保险递交香港上市申请之后的一周即9月9日,友邦保险已与中国工商银行签订
长期策略合作伙伴协议。根据该协议,双方计划在中国共同开发银行保险业务,包括银行存款、资产管理
、投资银行、客户服务等。
尽管友邦保险的“中国故事”颇为动人,但在其“还债”之后还有多大的冲动来进行扩张,借力国有商
业银行能否实现其业务突围,这些都还尚不得而知。
基石投资者
主要是一些一流的机构投资者、大型企业集团以及知名富豪或其所属企业。基石投资者的引进实际是
对公司基本面和发展前景的肯定,能够给市场带来很大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