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10年底,我市已有30个区县(自治县)试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际参保人数达770万,其中250万名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月领到了不低于80元的养老金,参保率和养老金标准都居全国最高水平。
足不出村
可办养老保险
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是从2009年7月启动的,第一批启动万州、黔江等15个试点区县,去年又启动江津、涪陵等15个试点区县。仅仅一年半的时间,就实现了770万人参保,按时为250万农村老人兑现养老金。时间之紧、工作量之大,足可想像。
但记者在永川、江津等地农村调查得知,虽然时间这么紧、任务这么重,但参保村民却非常省事,他们足不出村,就能完成参保手续。我市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称,关键在于他们所建立的“村社受理、乡镇办理、区县处理、市级集中管理”四级经办管理服务体系。为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参保缴费,全市1012个乡镇社保所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4000余人,10978个村(社)都配备了1至2名协办员。与此同时,我市还研发了统一的业务操作软件,市到区县、区县到乡镇之间建立了网络平台。
参保村民只需提供一张身份证、一本户口簿,填写一份申报表,将它们交给村里的协办员就可以了。协办员然后将申报资料统一交到乡镇社保所,乡镇社保所再将申报资料进行初审后录入电脑,在网络上提交给区县社保局审核。区县社保局完成审核之后,统一为参保村民办理银行存折,再逐级发放至参保村民手里。市社保局则主要行使业务指导、网络管理与监督职能。
另外,我市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这么大的参保工作量,与公安、民政、计生、残联、银行等部门和单位的积极配合也密不可分。因为许多农村老人使用的还是第一代身份证,有的甚至连第一代身份证都没有,2009年10月至12月,公安部门在一个季度里就为农村老人办理了80万张身份证,工作量是平日的4倍,最后相关材料都不够,只有从北京紧急调运。农村商业银行库存的存折也全部用完,只好临时赶制。在各部门、单位的密切配合下,第一批15个试点区县的115万名农村老人在春节前顺利地领到了养老保险金。
基础养老金标准
高于全国水平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称,与其他省市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相比,我市的范围更广、标准更高。
在其他省市,这项保险只针对农村居民,故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而我市则率先将数十万名城镇纯居民也囊括在内,故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我市也因此实现了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全覆盖。
我市还提高了养老金标准。按国家制定的标准,参保居民年满60岁后可以领到的基础养老保险金为55元,而我市将其提高到了80元,比国家标准高25元。这多出来的25元,由市财政和区县补贴。
市区财政还为残疾人每人每年代缴40元,向独生子女父母每月增发10元,向年满70岁的老人每月增发10元。参保居民去世后,还将得到一次性死亡补助金,标准为死亡时本人上月养老待遇乘以12个月。
为此,我市各级财政每年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贴的资金达10亿元以上。为减轻贫困区县的财政负担,我市还对地方补贴部分采取了三种不同的财政分担比例:在主城区,由市财政负担20%,区级财政负担80%;14个国家扶贫开发区县,市财政负担70%,区县财政负担30%;其它区县,市财政和区县财政各负担50%。总体测算下来,市级财政要负担60%左右。
比全国提前4年
实现全覆盖
我市农村养老的覆盖面也远远高于其他省市。根据国家部署,全国将在2015年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去年的试点面为23%。但我市因为“民生十条”的实施,去年已有30个区县推进试点,试点面达到了75%。
不仅如此,荣昌、綦江等剩下的10个区县也于今年1月启动了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预计今年4月开始兑付农村养老保险金。届时,我市将有300多万农村老人领到养老保险金,比全国提前4年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
让我想不到的是,一辈子都没有去过银行的我,如今却有了一笔银行存款。
我们这个家庭,一直都与疾病和贫穷相伴。52年前,大儿子出生后就一直身体不好,从小就是一个“药罐子”。46年前,二儿子出生后,天生就有残疾,不仅有智障,手脚也残疾,至今都没娶上媳妇,生活也不能自理。拖着两个有病的儿子,我们的日子再也没有轻松过。
9年前,大儿子和儿媳妇相继患病去世,我们两个老人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我们的日子就过得更难了。平日里,我们吃肉只能买槽头肉,价格要比普通的肉便宜一半。我们自家鸡生的土鸡蛋,自己也从来没有吃过,而是以1.5元一个的价格卖出去,然后买0.8元一个的饲料鸡蛋回来吃。几十年了,我们一直没有存折,家里最富裕的时候,也只有两三百元的现金。
从去年开始,我们终于不再这么苦了。从1月份开始,政府让我们享受了农村低保,一家3人每月能领到370元。从10月份开始,政府又给我们发了养老金,我每月80元,爱人每月90元。去年的花椒又赶上了好价钱,卖了3000多元。去年底,我第一次去了银行,存了3000元。
我们现在的日子好多了,过去一个星期才买一次槽头肉,现在每逢赶场天都可以买一次槽头肉了。最近,我还想给自己、爱人和儿子每人买一双鞋子,买点好肉,去走走人户,很多的亲戚,已很多年没有走动了。
兜里有点零花钱
心情自然愉快得多
民生改善·百姓评说
讲述者:永川区中山街道三星村村民黎龙远,65岁
我老伴已去世20多年了。16年前,独生儿子成了家,我就跟着儿子过,把当家大权也交给了儿子。
儿子与儿媳妇都在永川县城做装修工,虽然做一天事每人有100元左右的工钱,但不是每天都有事做,通常一个月只做得到十四五天的事,一个月算下来有3000多元收入。我有高血压,每天都要吃药,孙子读书又花钱,加上一家人要吃饭、穿衣,负担其实挺重的。这么多年来,儿子虽然供我吃饭、穿衣、买药,但基本上不给我零花钱。
在60岁以前,我还经常去找点挖沟、挖泥巴的零工干干,挣点零用钱。但一过了60岁,就没有哪个工地要我了,我也不好开口问儿子、儿媳妇要零用钱。从此以后,我兜里干干净净:没钱买烟,烟也戒了;没钱坐车,每天只能在附近转转。
但从去年开始,政府给我发零用钱了。第一次是去年2月份领的,一共领了6个月、640元,之后每个月都有80元的养老保险金定期划到存折上。这笔钱我是不交给儿子的,完全由我自己支配。
有了这笔钱,我就自由多了。想抽烟时就去买包烟;遇到老朋友了,也可以聚在一起喝点小酒;想亲朋好友了,就买张车票去看一看。现在的心情比以前愉快多了。
不养儿子
也能防老
讲述者:大渡口区建胜镇民胜村村民张应宽,72岁
都说“养儿防老”,我养的却是三个闺女,没有儿子。过去,我们两口子一直为没有儿子而遗憾,但现在有政府给我养老,我们再也不用为养老的问题而担心了。
2007年底,我们大渡口区率先搞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我们拿出所有积蓄,又借了4000元,共缴了1.8万元,两人都参加了养老保险。从第二个月开始,我们就领到养老保险金,两人每月一共领475元。
2009年,大渡口又搞城乡养老保险试点,按国家和市里的政策,最高标准每月只有170元。但区里在与市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时,对我们最早的这批参保农民每人每月补了105元,使我们享受的养老待遇不变。现在算来,投入的1.8万元早已拿回来了。
不仅国家和市里的政策好,村里也给了好政策。因为我是退休村干部,从去年起,村集体每月给我300元补贴;因为我党龄超过了50年,去年起,村集体每月又给了我100元补贴。现在,我们两口子每个月拿到的各种养老金和补贴,一共有875元,生活基本无忧。
我的三个闺女,家庭都不富裕,我们有了这些收入,就再也没有要过她们的钱,为她们减轻了不少负担。不仅如此,每到过年过节,我们两口子还要办伙食,请她们回家团聚,一家人聚在一起,别提有多高兴了。
各方评说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
针对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建立,随着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或将改变中国农民几千年来养儿防老的传统,社保养老甚至替代养儿防老。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的试点、推广,成为养儿防老遭遇空前挑战的催化剂,更是我国迈向全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最关键一步。农村养老保险的执行,不仅让农民老有所养,更重要的是,这是用制度维护了农民的尊严。
重庆作为统筹城乡的试验区,又是一个很大的二元城市,让农村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均等的社保制度,这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市与农村统筹发展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