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现在的学习力就是未来的竞争力!玉米田保险学习网为您的成长加油!
网上视频学习
网上音频学习
保险增员秘诀
保险行销秘诀
个人成长秘诀
保险管理秘诀
保险培训秘诀
会员下载频道
客户服务频道
经纪财产频道
保险聚焦频道
保险知识世界
展业服务产品
玉米田开心地
精英会员门店
保险精英论坛
新闻中心 首页
强 力 搜 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阅 读 排 行
优 秀 广 告
会员免费门店申请
网上视频学习
玉米田电子书
推 荐 阅 读
合 作 网 站
 现在位置:首页 -> 保险热门话题
“房子代替儿子” 千年养老观念要转变了吗?
作者:不详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更新日期: 阅读次数:
文字 〖字体: 〗 双击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房地产成为最热门话题的今天,延续了几千年的“养儿防老”就要走向尽头了?

  据民政部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1.67亿老年人,其中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1899万人,部分大中城市空巢家庭达到70%。中国的养老形势已日益严峻,在公共财政无力支撑所有养老问题的情形下,“以房养老”的概念再次浮出水面。

   所谓“以房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

  这种全新的养老方式很适合现在的中国。如今,“4+2+1”的家庭模式已经越来越普遍。面对巨大的家庭压力,独生子女一代很难再用自己的力量给老人一个稳妥的晚年。再加上,随着我国医疗保健条件的逐步改善,人的寿命越来越长,整个晚年的花费也不断增大,传统的“养儿防老”的养老模式已经很难再持续下去。

  不过,“以房养老”在中国还是新事物,它的推行需要打破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古人云:“穷死不卖屋,饿死不卖祖。”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思想成为“以房养老”一道无形的阻力。家住通州新华联小区一位退休教师安女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勤俭了一辈子,好容易才奋斗出一栋房子,怎么可能将它抵押出去,如今房价这么贵,将来我还得留给我的子女。”

  具有这样思想的老人当然并不只有安女士。中国绝大多数老人都觉得没有了房子,就等于没有保障了。“中国老人对房子有一种情结。”康复托老中心院长刘定波说,“能够接受并践行‘以房养老’的人并不多”。

  除了观念难以转变外,“以房养老”更大的障碍源于中国房产的土地使用权期限。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住宅并没有终身产权,而是只有70年的产权,过了这个期限,土地使用权将由国家无偿收回。而等到“以房养老”的老人去世,房子归放款的金融机构时,产权期限可能所剩无几了。

  “中国住宅市场泡沫较大,未来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将更为严重,住宅市场的供求关系可能逆转,房产价值未来可能将面临缩水。再加上中国房产质量普遍较差,被长期抵押的房产,在产权人去世时,质量问题很可能已经暴露,银行未必愿意接受这样的长期抵押品。”民间智库安邦咨询行业研究员苏晶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正是由于有诸多的制约因素,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2007年试点推出的“以房自助养老”方案悄然流产了。然而,当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时候,“以房养老”的养老保障模式不应被“搁浅”。

  因此,郭毅指出:“国家应尽快对《土地法》、《物权法》进行修改,明确住房土地70年产权期限到期后‘自动无偿续期’,这是以房养老可实施的先决条件,也是最基础的条件。”

  国家还应要求银行转变现有观念,将其从最大的设障者变成参与者。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柴效武认为,银行应成为“反向抵押贷款”的介入者。他指出,这种养老模式包括售房和养老两个步骤,合并在一起,直接由银行来办理。银行信用度相对较高,可以增加业务量,降低交易费用。银行如果愿意接受这项业务,一方面屋主将获得银行分期返还的房款,另一方面,银行的利润可能因房屋的增值而增加。

 上篇文章: 新华保险“红双喜盈宝顺”上市 收益跟随利率上调

  下篇文章:已经没有了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问题咨询 | 合作代理 | 软件下载 | 注册帮助 | 汇款方式
  玉米田版权所有,受法律保护 粤ICP备05047055号
  Email:ymt@ymt-mdrt.com 电话:020-84588202 传真:020-34500159
  玉米田服务,只要您高兴
网络实名:玉米田 通用网址:保网  中文域名:www.保险网.com  域名:www.ymt-mdrt.comwww.bx365.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