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0年GDP总量突破4万亿元,保费规模突破1000亿元,双双排名全国第二,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和保险大省。11月14日,江苏保监局局长谢宪与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健在南京会面,双方围绕江苏保险业如何从保险大省向保险强省转变展开了对话。
赵健:江苏历来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 “十一五”时期,江苏省GDP连续跨过2万亿元、3万亿元和4万亿元大关,在全国仅次于广东。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保险业也呈现强劲增长,同期全省保费收入连续跨过700亿元、800亿元、900亿元大关,到2010年达到1162.7亿元,近10年平均增速达到24.3%,是仅次于广东的保险大省。我们注意到,江苏保险业“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保险强省为主题。从保险大省到保险强省,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其中却有丰富的内涵,请谢局长谈谈,江苏建设保险强省的“强”,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了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江苏进行了哪些积极探索?
谢宪:江苏是比较早提出由保险大省向保险强省转型的。如果说保险大省主要看业务规模,保险强省的判断标准则是地方保险行业发展的综合实力,即市场体系完善、服务领域广泛、经营管理规范、功能作用明显、风险防范有力、经营效益良好、创新能力突出、行业综合竞争力较强。
从“十一五”到目前,江苏保险业一直从多方面努力,为实现从保险大省向保险强省的跨越夯实基础。首先,立足“十二五”时期江苏省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两个率先”目标,江苏保险业制定了一套量化的指标体系,为向保险强省转变提供了基本依据。第二,平衡规模和效益的关系,追求有效益的业务发展。全省产险行业已逐步转向以效益为中心的精细化发展,车险综合成本率实现连续3年下降。截至今年上半年,财产险行业累计实现承保利润17.7亿元,利润总规模位列全国第一。寿险业逐步由短期业务向长期业务转变、由趸交业务向期交业务转变,保障型业务和针对养老保障的长期储蓄型业务加快发展,业务内含价值不断增长。第三,不断增强保险服务大局和服务民生的能力,尤其是在承保校园方责任险、食品安全责任险、医疗责任险、环境污染责任险等方面领先全国。第四,创新推动科学发展。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行业统一、功能完善的“中介代理手续费结算中心”、创新推动科技保险、有效推进“见费出单”和商业车险费率浮动机制等改革措施。第五,创新监管,为打造保险强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成效比较突出的是,从2008年11月开始在产险市场探索引入第三方参与行业自律检查,对寿险业建立银监局、保监局和银行业协会、保险行业协会“2+2”合作机制加强监管等。
赵健:“十二五”时期,江苏建设保险强省的具体发展目标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江苏保险业在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在以往近20年保险经营与监管的实践中,你对保险从大到强的转变最深刻的认识是什么?
谢宪:“十二五”期间,江苏保险业将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15年,保费收入争取达到2500亿元;保险密度达到3000元/人,保险深度达到3.5%;保险业总资产争取达到5000亿元。为了达到建设保险强省目标,江苏保险业将以改革创新为破解问题的主要动力;以防范化解风险为重要保障;以增强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重要着力点;着重加快行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行业经营管理水平、强化公司内控、拓宽服务领域、完善风险防范体系;提升行业诚信服务水平、加强和改善监管、提升从业者素质、优化行业发展环境等八项重点工作中寻求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