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保监会发布了《人身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反馈于6月6日结束。意见稿规定,保险公司应当加强对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使用情况的管理,不得以停止使用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的名义进行宣传炒作及销售误导。这一纸规定的出台,意味着部分保险公司屡试不爽的“炒停售”促销手段被叫停。
业内人士表示,部分保险公司之所以出现“炒停售”的促销手段,与消费者盲目投保、缺乏保险常识所造成的。
现象:停售真真假假难辨别
在市民印象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推销员向自己推销保险产品时说:“这款高收益的保险产品马上就要停售了,如果不买的话,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再出新的保险产品就没有这么高的收益。”
以新产品价格将上涨或高收益的保险产品将停售等促销噱头的保险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的保险产品停售宣传屡见不鲜,许多消费者也被“高收益”、“低保费”等字眼所迷惑,难辨真伪。
“也有保险公司真正推出‘炒停售’的保险产品。”烟台一家保险公司的推销员沈凯说,“这种保险产品一般推出一个月或两个月就停止了,然后不定期地推出新的保险产品。”他告诉记者,这些公司一般声称有部分停售保险产品是正常的产品升级,公司会依据当前经济环境推出更适合消费者的升级产品。
业内:炒停售是一种促销手段
烟台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称,这种“炒停售”的促销手段司空见惯,主要集中在分红型和保障型的寿险产品。“正常情况下,一种保险产品的上市销售时间最少也需要四五年的时间。”这名工作人员称,“这次保监会叫停‘炒停售’保险产品,并规定了一定金额的罚款。”
记者了解到,一种正规的保险产品想要上市发售,需要经过保监会的严格把关。业内人士称,“一部分依靠炒作‘停发售’的保险产品往往是打擦边球。”假设,一家保险公司推出了某款保险产品名称为“保险人生”,那么,这家保险公司为了推出保险产品或许会推出“保险人生A或B”,从而避免了监管机构的审查。
解惑:辨别炒停售很简单
那么,消费者如何辨别“炒停售”保险产品?中国人寿保险烟台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炒停售”保险产品分为正规和非正规的,消费者选购时需要睁大眼睛。一般来说,市民可以登录中国保险网,在查询的地方输入保险产品的名称,如果是经过保监会审核的保险产品,消费者可以查询到保险产品的名称、公司名称和发售期限等信息,如果是未经保监会审核的保险产品,消费者就不能在网站上查到。
“其实保险公司每年都会进行部分产品升级,从投入方面考虑,一般会将同类型旧产品停掉。”泰康人寿保险烟台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是否属于炒作停售行为,关键在于保险公司是否存在误导性、夸大性宣传。消费者在选购保险产品时,不能仅仅听保险推销员的一张嘴,而是应当自己仔细看清保险产品的介绍和合同。